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至今约有300年历史。其制作材料纸、版、色,以及工艺一律由民间艺人手工自制,以门神、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刀法细腻,造型夸张,构图匀称,色彩鲜艳,使人过目难忘。
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这一重庆“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民国时达到鼎盛。梁山屏锦铺(今梁平县屏锦镇)曾有作坊过百家,画种过千。
梁平年画工艺传承人涂国发介绍,梁平木板年画所用的粉笺纸,由梁平二元纸(又称毛边纸)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纸质厚实,色泽光洁,可防止颜色过于渗透,经久耐用可至百年,是其他年画所不及的。
雕刻用的木版,则使用的是木质坚硬、纹理细腻的稀有梨木,雕匠用糯米饭捣碾成的浆状物,将画稿完全粘贴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按照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线条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张力。
“用植物或矿物做的颜料给年画套色,百年不褪色,也是梁平年画区别于北方年画的又一大特色。”涂国发说,朱红、槐黄、品绿、佛青、粉红、桔黄……取自各种染色植物的软色,色泽透明纯净;由各类有色矿物质研磨而成的硬色,色泽则是厚重浓郁。
此外,从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等作品;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都具有浓郁喜庆的民间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