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Young随笔
上週在保守党党部召开的新闻发佈会上,有媒体朋友问到: 如果当选国会议员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回答有三件事想马上做: 「第一件事是将我在Botany东区公司旁边的办公室租下来成为选民服务处,敞开大门让选民可以直接找到我,真正的做一位随时可以面对面接触的华人国会议员。第二件事是开始真正的Door Knocking (即所谓的挨家挨户亲自拜访),笔者一直认为选上后的亲自登门拜访是真诚的,是真正能与区内的选民及华人朋友能面对面讨论的机会。试问只有选前才敲门,而下次又看到所谓的候选人或议员的时候,都只有在选举前才看得到的政治人物,是我们老百姓想要的人民公僕吗? 第三件事是无论当选与否,都要谢谢内子及所有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当然如果没有选民的支持是不可能当选议员的,所以更要谢谢选民的支持! 」。
一旦当选之际,即是肩负重责大任的开始,况且笔者一直认为我们目前只有华人议员在国会,并没有华人的议员在国会,即是靠排名进入国会的华籍议员,在各个政党裡的功能大多只能服从该政党的指示,不会也不可能真正的为在新西兰的华人出声。然而目前,是有机会让不光靠排名进入国会的华人候选人,在选区内真正的站出来为华社做事!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华人一定要出来投票,因为只有大家都出来投票,我们华人的地位、权利及主张,才会被所有的政党及政府的重视!
笔者1989年随家人来纽,因为身为长子,双亲又年长,亲弟弟又赴美完成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故89年初即辞去在台北的工作随父母移民来新西兰,当年25岁的我跟一般移民般,在新西兰努力开启一个新的人生。对一个新一代的移民而言,虽然来了新西兰已23年,但我自认是位一点五代的新移民。因为在80年代及90年代的港台商业移民中,有不少的移民还是回流港台继续经商,或是在新西兰提早退休,加上家父晚婚所以多数商业移民来的年纪,大多大我十几岁,似我的叔伯姨婶辈般,而他们的小孩属于新移民的第二代,但个个又小我十几岁,故笔者既不算第一代的年龄,但随同新移民的第一代同时抵纽, 在过往也付出不少的「学费」及「教训」。因此更想跟很多华人朋友分享,甚至避免重蹈覆辙!当然也不少令人难以忘怀的大型活动,从1991年连续三届举办华裔小姐选拔、1992年起进口第一部中文电影并兴建了第一个中文电影院、1994年起举办港台巨星演唱会、2001年起举办农曆春节大型杂技专场表演、以及1998年起在奥克兰三角电视台播放中文电影等,容笔者在接下来这几天,分期出刊与大家分享。
最后,在此感谢媒体朋友的支持,让笔者能藉由大选之际,抒发自身对此次大选的冀望,也希望有笔者的努力,能为华社尽些力量,让日后有更多优秀的华人子弟都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新西兰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14/11/2011
Paul于东区Bot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