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向京沪学者及全国博主版主介绍重庆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1-11-17 14:34
这两天,来自北京、上海的16位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的32位博主版主齐聚重庆,通过实地参访,以文会友等方式,打望、品鉴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陆直辖市。11月16日,在京沪学者、全国博主版主座谈会上,市长黄奇帆介绍了重庆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同大家座谈,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春秋综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维为,成为基金董事会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董李世默,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研究院教授陈平等学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人民网主编张胜军,央视特约评论员、FT网特约撰稿人易鹏,以及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凯迪社区、天涯社区、博客中国、网易、中华网、华龙网等诸多知名网站推荐的博主版主参加了座谈会。在历时3个小时的座谈会上,先是市长的情况介绍,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有感于重庆的创新实践,大家又争先向市长发问……现场气氛融洽热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直到座谈结束时大家还感到意犹未尽。
重庆已构建起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以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开发已经从“傻大黑粗”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开发、生态环保的开发、扶贫帮困的开发、地下资源挖掘的开发,逐步转变为大城市、大功能、大开放、大产业的开发
黄奇帆说,作为中国内陆直辖市,重庆城市特征与北京、上海、天津不同,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其发展战略是构建大都市连绵带的城市群,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五个重庆”建设贯穿其中。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庆按照一万亿电子工业,一万亿汽摩、装备产业,一万亿资源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三个一万亿”目标进行推进,改变西部老工业基地“傻大黑粗”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突破传统加工贸易模式,解决制约内陆发展加工贸易的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使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重庆还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在引进外资、海外投资、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重庆围绕民生抓改革,通过调整体制机制,破解普遍存在、反复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年,重庆出台的“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等措施,涉及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调整,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核心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重庆在建设内陆金融中心上也取得长足进步,银行不良资产率和资本回报率都成为全国最好的地方之一,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一些要素市场逐渐成型,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也有力推进。
黄奇帆说,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发展,重庆已构建起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经过12年的发展,以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开发已经从“傻大黑粗”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开发、生态环保的开发、扶贫帮困的开发、地下资源挖掘的开发,逐步转变为大城市、大功能、大开放、大产业的开发。今后十年,相信西部会成为整个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动机。
重庆民生投入有三个特点:一是在财力调配上向基层倾斜;二是国有资产作为第三财政支持改善民生;三是在民生投入上算大账
重庆投入巨资用于改善民生,而资金很重要的来源是国有资产的增值,这是否可看作是改善民生的一种新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黄奇帆说,重庆的发展受益于每年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今年固定资产投入将达到8000亿元,这里边有市场行为,也有政府行为,其中15%和政府有关,25%和企业有关,10%左右和外资有关,40%左右和银行贷款有关,还有10%是和资本市场融资有关。这种资金的构成比例,整体上是安全合理的。
现在重庆正在推进民生导向发展战略,每年改善民生的投入很大,而我们在民生投入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在财力调配上向基层倾斜。中国政府的公共财政,年度地方财力一般50%用在地市州和省级政府,50%用在区县、乡镇。重庆是个直辖市,没有地市州,我们25%市级支配,75%下沉到区县、乡镇。我们将更多的钱用到基层,用到民生。二是重庆财政除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收入外,还多了一个第三财政,就是国有资产。大体上过去5年,国有企业产生的利润15%交给政府,这样每年就有上百亿元,政府就用来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果没有国有资产的支撑,仅仅是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基金往里边投,那么民生投入就会相应减少。我们有这一块支撑,所以过去5年重庆基本上做到每年财政的50%用于民生,而全国这个数据的平均值在百分之三十几。在前不久市委全会通过的“共富十二条”中,我们又规定每年国有企业利润30%交给政府搞公共服务,较之前的15%又加了一码,但这也不过分,因为全世界股票市场有一个游戏规则,上市公司每年利润的30%要给股民分红,而国有企业的股东就是老百姓,就是政府。可以说,重庆的国有企业现象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而重庆国企之所以能够承担第三财政的重任,得益于国有企业这些年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超常规发展。而且,重庆在改善民生的支出上做到了量入为出,不搞太多的赤字财政。三是在民生投入上算大账。有些成本好像很大,事实上并不大,像公租房建设,像户籍制度改革,说起来要上千亿元,甚至几千亿元,其实把事情想清楚以后,完全能够做到资金平衡,稳妥地推进。
澄清以偏概全或者有意炒作的不实报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应该敢于面对媒体,重视网络反映的情况
在回答如何看待关于市长本人的一些以偏概全或者有意炒作的不实报道,以及作为一个执政者如何对待网络上尖锐的批评时,黄奇帆说,其实不管是和媒体记者见面还是和其他方面的人见面,讲话只要逻辑清楚,完全可以放开讲,不要太顾忌,大家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媒体各方面的人都是有见解、有知识的人,我们是讲共识和境界,所以根本不怕有不同意见。只要讲得实在、具体、合情合理,相信大家会形成共识,起到沟通作用。
关于房地产调控,这两天有人说我讲话,反对限购,其实我讲得很全,《重庆日报》专门把我的讲话录音整理以后,写了一个完整的报道。那是上周六在全国市长论坛上讲的那番话。市长当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然是房地产,我就房地产的调控讲了两个方面,十个要点。第一个方面,我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是民生产业,也是涉及老百姓财富的产业,对房地产的调控,任何政治家任何国家都高度重视。房地产是消费品,是不动产,是资本品,是金融产品,是民生产品。根据这5个产品的属性,相应就要从5个环节进行调控。消费品属性有关供求关系,不动产属性有关土地价格,资本品属性有关税收调控,金融品属性有关杠杆比,民生产品属性有关房地产配置。这5个环节是房地产完整调控的系统框架,如果不从5个环节一起进行顶层设计和调控,只对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调一通,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第二个方面是讲我们保障房怎么建,有5项措施。我讲了50多分钟,近1万字,媒体就只把里边的一句话挑出来写,好像黄奇帆反对限购,其实认真读完整篇文章,没有这个意思。我是说金融对房地产调控有两种概念,一种是金融货币政策、利率调控,这个利率只要一调控,对一切商品都起作用,这是一个总体调控,不是针对房地产来的。一种是针对房地产的金融调控,全世界就调控一个杠杆比,也就是按揭比。这个杠杆比有两个极端,零首付就产生了美国次贷危机,零按揭一定会窒息房地产市场,我们只需要把杠杆比调好,保证打蛇打在“七寸”上。现在的问题是杠杆比全国没有统一,有的首付30%,有的首付70%,贷款利率也在调,各个商业银行都变成人民银行、变成银监会,这怎么可以。我们的金融货币政策有点乱,大家凭一种感觉自行其是,五花八门,这个意义上,我给住建部部长、给参会的市长说,在房地产调控上只有一个政策,就是按揭贷款比例。如果金融工具控制得好,其他的五花八门的调控政策都可以不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算是给国家建言献策。
黄奇帆说,网络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应该敢于面对媒体,重视网络反映的情况。我每天都会关注一些网络上有关重庆的信息,我总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500字、1000字、甚至3000字写东西,他总是要下点工夫,只要和重庆有关,就搜集来看看。我基本观点是,百分之六七十的网络批评或者网络意见,总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无非三种:第一种是非常正确,提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第二种,他自己有了困难,希望政府去帮他忙,尽管自己的事是个人的,社会不一定能帮得了这个忙,但通过网络给政府发求助信总没错。第三种是举报,揭露什么地方发生了违纪违法的事。对这些网络意见,我觉得有道理的就作出批示,有的直接表态,有的让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是否确切。基本上我批了以后,有关部门对网络意见花几天、最多一个月就能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从反馈情况看,百分之六七十有道理。有的网上意见还有骂脏话的,我也看,骂脏话没有什么,关键是看内容有没有可取之处。
重庆当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符合当前实际,但最终重庆建成国家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时,会形成三二一的格局
这些年,重庆工业增长迅猛,相比而言,第三产业增速较缓,重庆要建成中心城市,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产业,那么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重庆有何思路?
对此,黄奇帆说,重庆现在的工业增长率全国第一,达百分之二十几。当一个地区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工业增长较快,比重也会逐渐加大,占GDP的50%甚至60%都是合理的,但当人均GDP到1万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会越来越大。大体上,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工业、服务业、农业,形成二三一的格局。但当重庆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这时,服务业应该发展更快,逐步形成三二一格局。
黄奇帆说,5年后,重庆服务业和工业将变成1:1,农业可能只占GDP的3%至5%,有一个规模相当的阶段。到2020年,服务业将大于工业,这个转轨与历史发展阶段有关,不依赖长官意志。如果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不发展工业,就拼命发展服务业,对于一个一两百万人口的城市可以搞,1000万人的大城市行不通,尤其是重庆还有大农村这一块。因此,目前重庆的结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但最终,重庆建成国家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肯定会形成三二一的构架。
重庆巿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发展,将其作为国家的财产分配工具,服务民生;同样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支持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国企民企“两条腿”走得都还不错
谈及如何更好地发展民营经济,黄奇帆表示,这十年,重庆民营经济每年增长20%左右,比重也从25%上升到60%,比较健康。市政府主要从三个角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型民企解决同等国民待遇问题,中小型企业帮助解决融资难,微型企业提供资本金。尤其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方面,重庆巿政府舍得出钱支持老百姓办企业,出台“1+3”政策,条件就两条:一是创业者拿出10万元资本金,二是必须至少带动七八个人就业,只要满足这样的条件,重庆就补助5万元,使微企资本金达到15万元;同时,政府协助让银行借贷15万元,加上资本金,就有了30万元进行运转;此外,政府搭建“免税池”,免税15万元。微企发展壮大起来,成长为中小企业后,继续按照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帮助其发展。
黄奇帆说,1年时间,重庆已经创办了4万个微型企业,带动35万人就业。这35万人如果在家吃低保,1个月500元低保金,一年差不多要发20亿元,但这20亿补给老百姓办微企,是一帖“补药”,今后不需要年年补,而且发展好了还会纳税,增加就业。今后5年重庆将增加几十万微型企业,那是民营企业的摇篮,相信重庆民营企业发展将更快。
第二方面是中小企业发展要解决融资难。这些年,重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比如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等,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相对其他地区,重庆中小企业融资要容易一些,今年全市银行贷款增量2000多亿中,50%贷给了中小企业,原因就是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发挥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发展,将其作为国家的财产分配工具,服务民生;同样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支持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所以我们‘两条腿’走得还不错,民营经济的比重也比较合理。”黄奇帆说。
破解“大城市病”,要从解决大城市内在的功能和结构做起
未来重庆将成为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如何避免比如交通堵塞、资源紧缺等“大城市病”?黄奇帆说,全世界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0来个,大城市有其内在的功能和结构,其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大产业,能够促进人口聚集就业。所以城市是产业聚集、万商云集形成的体系,这是第一条。第二,大城市的前提是流通、融通和交通,如果没有把这“三通”发展好,要成为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等都不现实。第三,城市要容纳1000万人生活工作,交通、垃圾处理、自来水等等各种市政基础设施都要事先规划。第四,住房、教育、卫生、文化、消费、娱乐等各种布局也要科学规划,形成一个基础。目前,全国而言,沿海地区有5个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想象着大城市会有很多负担,就希望城市尽量小一些,但没有看到500万人口、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对一个地区带来的集聚、辐射、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不过有这些优势,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发展大城市,必须要实现上述的几个条件,假如内在有1000万人聚集的产业,有千万人生活居住的环境,各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等都能具备,就应该顺势发展。因此,重庆要发展成为千万人的大都市,为西部开发做贡献。
重庆警察看起来多了,其实,最关键的不是重庆警力增多了,而是我们警务体制改革的成果
重庆街头随处可见交巡警,增加了老百姓的安全感,但是否会增加重庆财政负担?对此,黄奇帆表示,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重庆每万人的警力配备比例一直不高,虽然这些年有所增加,但仍然偏低。另一方面,这是重庆警务体制改革的成果。过去,警察根据治安、交通等职能分为不同的警种,除了在马路上可以看到交警,其他警种大都在办公室办公,现在的交巡警就是多警种合一,把很多警察从办公室“赶”到了马路上,因此,重庆警察看起来多了,其实,最关键的不是重庆警力增多了,而是我们警务体制改革的成果。同时,重庆组建女子交巡警队伍,实行柔性执法,既可以改善警民关系,同时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地票”交易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一亩不减
在回答关于“地票交易”作用的问题时,黄奇帆说,按照全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城乡建设用地应该有一个增减挂钩。城市发展需要征地,城市附近耕地自然会减少。但过去100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并没有发生耕地减少的问题,都是增加。原因是什么?黄奇帆说,一位农民在农村的建设性用地,一般在250至300平方米之间,他进城后,因为高楼集聚,包括住宅、学校、医院、厂房、街道等各种各样的设施,人均分摊用地100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假如农民进城,城乡建设用地发生交换,结果会多出1块一两百平方米的土地。但目前的现状是,农民在城里打工,老了要回到农村,因此,他既保留了农村的土地,又在城里占地,一个人占用的土地达三四百平方米。
黄奇帆说,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用地,又守住耕地“红线”,重庆的办法就是设立土地交易所。农民进城后,把在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形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地票”,城市里的开发商要征地,就通过购买“地票”获得指标。更为重要的是,“地票”交易让偏远山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原本这些偏远山区的宅基地,如果直接卖房子,最多两三万,变成“地票”可以卖到二三十万,这是重庆的发明。在中央的支持下,重庆设立土交所进行试验,目前,土交所已经交易了10万亩“地票”,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一亩不减。
公平也是生产力,不论是从伦理学还是从政治学、经济学来说,都是千真万确的,它不是什么发明,而是我们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
在回答关于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公平也是生产力,这究竟是一句政府口号,还是从经济学上说,公平确实能成为生产力的提问时,黄奇帆说,这句话,不论是从伦理学还是从政治学、经济学来说,都是千真万确的。一个社会要和谐,贫富差距就不能太大。美国为什么有“占领华尔街”这件事?这件事发生在9月17号,正好是“911”事件十周年过后的一个星期。如果说10年前“911”事件是影响美国政局的一件大事的话,那么这次“占领华尔街”的事件,10年以后回头看,可能对美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还要深刻还要大。“占领华尔街”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美国人的“美国梦”破灭了。“美国梦”是什么?就是不管多穷,只要在美国的民主程序下,认为只要努力就可变富,蓝领有一天会变白领,变成总裁,拿几百万美元的年薪,当人有这样的希望的时候,不管多苦都能承受。但是,金融危机的3年,“美国梦”戳破了,穷人变得一贫如洗且没前途,白领降级为蓝领都很难找到活,现在美国实际失业率高达20%,大家认为看不见希望,所以“占领华尔街”的是年轻人。我讲这段话,意思就是公平能让人感觉贫富差距能缩小,或者能转化,现在贫,以后会富,要给人以希望,有了希望,这个社会就有生产力,当没希望的时候,整个社会就消极。我觉得重庆说这句话也不是什么发明,而是我们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
重庆将“微笑曲线”的四端都拿到了手,对重庆而言,笔记本电脑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
针对“笔记本电脑产业只是做硬件的夕阳产业”这一质疑,黄奇帆回应说,“只要网络存在,就需要有终端,笔记本电脑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
黄奇帆解释说,笔记本电脑是通信网络的永恒产品,是一个终端概念,就像20年前是台式电脑,现在进步到笔记本电脑,再往前进步变成平板等等,总而言之这个产业是指网络通信需要的通信设备和终端产品,这个产业是永恒的,因为人们不能离开终端产品抽象使用网络,除非以后网络没了。因此,笔记本电脑绝不是夕阳产业,是朝阳产业。同时,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链“微笑曲线”包括销售结算、零部件制造、总装、销售和研发等五端。如果只做最低端的总装,就是蓝领工人赚辛苦钱,利润很低,但如果掌握销售结算端,便是一本万利。过去,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四个在外,一个在内”,“微笑曲线”的五端被跨国公司拿走附加值最高的三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零部件制造、研发业务、销售结算,都留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从来不做终端总装,这次地震了,大家才发现全球电子产品零部件的40%在日本制造。所以重庆现在发展电子产业基地,除了产品依然要卖到全世界,销售结算、零部件制造、总装和研发业务全部集聚重庆,做到了“四个在内,一个在外”。
“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是模式,重庆敢说已经将‘微笑曲线’的四端都拿到了手,在这个意义上,笔记本电脑绝不是夕阳产业。”黄奇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