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缩差共富的道路上,江北人底气十足,步履坚实。近年来,江北区坚持全面升级的发展战略,民生与经济“两腿”并进,和谐共生;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日益攀升,位居全市最前列。
“人人有工作、家家有房住、贫困有救助”,当下,江北人又大胆抛出了自己的“三有”共富目标。
因为江北人认识到: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最温暖的民生是安居、最急迫的民生是济困;因为江北人深信:江北有这个实力!
经过近3个多月的调研和摸索,江北区出台了“三有”的60条措施,江北人将乘上“共富”快车,朝着人人都说江北好,江北人人都自豪的理想迈进。
不嫌贫爱富,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区,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去年,该区实际利用内资(外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等十项重要经济指标位居主城或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亿元,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
近几年来,江北民生支出力度空前,连续三年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超过50%,并逐年增长,办了一批就业、社会保障等惠及老百姓的实事,解决了一批住房、就医、入学等群众生活中所急所盼的难事。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江北的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也逐步显现。
“这些差距与我区经济实力的快速跃升形成了强烈反差,江北不能做嫌贫爱富的事,必须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每一个江北人。”江北区委书记燕平表示,江北的当务之急是缩小三个差距。城乡、区域差距可以借助两江新区加速发展这个动力,在5年时间内基本实现全域的城市化。而贫富差距的缩小则必须从一件件民生小事入手,使全区的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基尼系数缩小到0.33左右。
在燕平看来,从“共富”的现实需要出发,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最温暖的民生是安居、最急迫的民生是济困。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实现人人有工作、家家有房住、困难有救助的目标。
人人有工作,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就业
“比起以前在农村种田喂猪,这份工作还算轻松,我感觉自己很幸福。”复盛镇农转城人员王国文日前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超市服务员的工作,每月工资1350元。她说:“我今年42岁了,年龄大又没文化,政府帮忙找工作,想得真是太周到了。”
王国文并不是“幸运儿”,因为江北区会为辖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居民“找工作”。该区围绕人人有工作,出台了22条新措施,条条都是真金白银,其目标直指在2015年前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充分就业。
“提出这样的目标并不是纸上谈兵,我们是有根据的。”江北区区长何贵称,特殊的区位优势让江北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鱼复工业园在未来5年至少产生15万个工作岗位,随之发展的服务业也会产生15万个以上的岗位。保守一点说,江北至少能产生25万个岗位,这为吸纳劳动力就业创造了条件。
不仅如此,该区还专门推出了空岗申报和用工备案制度,组建了一支高效的就业信息员队伍。为防止出现“低保养懒人”这一状况,江北区更是提高了就业的“含金量”,将低保渐退年限从半年延长到了两年,吸引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主动放弃低保。相应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荐就业3次以上,可以取消低保。
在何贵看来,人人有工作是最低要求,更高的要求是实现选择性就业。而“三中心两基地”的建设将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汇聚江北,也必然会带来很多收入较高的岗位。江北还将加大培训力度,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江北人找到更好的工作。
家家有房住,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37%
家家都有一套房是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怎样才能让所有江北家庭梦想成真?
“我们将扩大保障性住房的惠及面。”燕平表示,近年来通过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安置、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已经形成了5.6万套保障房。今后5年,江北还将通过廉租房、公租房、危旧房改造、农转非安置、农村巴渝新居、居住品质提升等方式新增6.7万套保障房,一共加起来有12.3万套,使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37%左右。
目前江北已出台13条措施,对每一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定下了“时间表”,全部打表建设。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欣喜地看到:住房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不适合单独居住的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老人”、残疾人、孤残流浪儿童都将享受集中居住的社会福利救助保障;居住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群众、城乡低保户和进城务工人员,要么以市场租金20%以内的价格住进廉租房,要么获得廉政住房补贴租赁市场房屋。
“这房子卫生间、厨房都有,小区环境也不错,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舒适的房子。”日前,五里店街道富强社区居民黄从萍在廉租房小区“山水丽群”二期实物配租时,幸运抽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屋。而在此之前,黄从萍一家三口加上双方父母共七口人,长期蜗居在6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连卫生间都是楼道公用的。
然而,保障性住房给江北居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是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以天原化工厂片区旧房改造为例,这里4000多户居民都是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的旧房子,没有完善的公共配套,最小的房屋仅7平方米。改造之后不仅旧房变新房,不足45平方米全部补足45平方米,面积平均增加50%多,且有了完善的公共配套,完全可以进入市场自由交易,一下就多了几十万元的财产性收入。
贫困有救助,五类人群可享受高标准救助
在社会上,往往存在着一些边缘群体,他们介于低收入人群与中等收入人群之间,是在生活境遇中处于不上不下境地的“夹心层”,生活困难却没有相应政策予以救助。
此次江北区将五类江北户籍困难群众纳入政府救助范围,除了常规的低保三类人群外,还特别增加了家庭人月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以上至2倍(含)内的低收入人群,以及家庭人月均收入在城市低保标准2倍以上至上年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收入较低群体。很明显,江北扩大了救助范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边缘困难群众。
与此同时,该区还全面提高了救助和补助标准,所有标准都提到了全市第一。以农村低保为例,该区将对农村低保实施补差救助,使农村低保享受城市低保相同的救助标准,每人每月高达320元。而对困难精神病人入住医院救助标准,也从每人每月1200元提高到了3000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专门建立了社会救助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如果我市食品类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10%时,将从次月发放临时补贴。根据涨幅每人每月最高可补贴50元,确保低保户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在贫困救助方面,我们出台了25条措施,从今年起,每年投入2.5亿元以上专款帮扶困难群体。”燕平称,江北将在生活救助、医疗救助、补贴保险、教育资助、残疾人日常救助等五方面同时发力,让困难群体能够逐步走出困境,让每一个生活在江北的老百姓有尊严、幸福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