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桌、一把折扇、一方惊堂木,看到这些,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这是要说评书了。在今年公布的全国第三次“非遗”名单上,四川评书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又一项入围国家级“非遗”的民间曲艺。
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主要流行于四川、重庆等地,以具有四川地方语言特色而见称。四川评书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清咸丰年后,四川评书更是盛极一时,著名评书艺人有钟晓凡、代全懦等。
一般来说,在表演时,表演者身着传统长衫,坐在桌子后面,以折扇和惊堂木为道具,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地以方言说演。精湛的评说、入神的演讲,常常听得堂下茶客如痴如醉。
从书目和表现手法上看,四川评书有“清棚”和“雷棚”之分。清棚以说脂粉、传奇之类的风情故事为主,重在文说,讲究谈吐风雅,以情动人。“雷棚”则以讲史和金戈铁马一类的书目为主,重在武讲,讲究摹拟形容。
市曲艺团团长王毅认为,一位好的评书表演者,要达到嘴、眼、手、心的协调配合。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评书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说书者用清晰的语言讲出精彩的故事,让观众能听懂。同时,评书者还要借助口技,描绘故事里金戈铁马、晓风残月等各类场面,比如要说一个新厨师手艺不好,可以说得这样好玩:“你看他娃切个土豆丝哟,粗得像根抵门杠……”
据了解,四川评书的传统书目,经过历代艺人的积累和艺术加工,异常丰富,有“墨书”与“条书”之分。“墨书”即根据演义和小说改编的书目,有《三国》、《水浒》、《包公案》等。“条书”则是艺人创编的书目,有《王三槐反达州》、《金鸡芙蓉图》、《铁侠记》、《重庆掌故》等。
正因如此,说好一台书,要破万卷书,读书越多,故事素材就越多,才能选出更为精准的语言,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同时还要用心表演,让说书者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人物内容,这样的表演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