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市提出的中小学生“减负十条”在各学校中实施情况如何?昨日,市教委邀请国内部分知名基础教育专家来渝,走进我市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专家们对我市减负做法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建议:真正做到给学生减负不是在课外活动上一味做加法,而更应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改革。
各学校减负各有特色
在沙坪坝区树人小学,这个学期开始,同一年级的学生每天布置的不再是一样的家庭作业。据介绍,学校减负重在研究课堂,从过去学科知识教学为主转变为对孩子分层要求,比如,每天在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时分为难、一般、容易三个层次,机械训练少了;同时,每天家庭作业量的多少,还征求家长签注意见。
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通过每天增加一节课外活动课,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在这节活动课上,一三年级的学生看电影,二四年级的学生自选学校的社团活动课,高年级则是诵读国学经典。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渡口区实验小学除了减少学生作业量等,还在校园里开展了“四园”阵地建设,即建起了植物园、养殖园、果园和种植园。“同学们可以在校园里种植当季蔬菜、栽种果树,还能喂养常见的小动物,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空间。”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基础教育专家建议:给学生减负不是在课外活动上一味做加法
“增加课外活动,固然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对学生减负还要更加注重本质的问题。”四川师大教科院教授李松林表示,如果学校单纯将为学生减负定位为增加课外活动,就会出现由于活动太多,学生到头来喜欢上课而不愿参加活动。“减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课堂上究竟要把什么教给学生?二是课外活动的开设,不能一味做加法。而是要关注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最有价值,寻找它的核心素质是什么。”
“现代教育观念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爱,这点恰恰是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很缺乏的。”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说,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发展目标,是要学会生活、学习学习、学会思考,这其中包含学习能力、有效沟通、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