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任江 实习生刘佳璇报道)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新疆旅游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83.48万人次,同比增长30.4%;国内旅游总花费23.42亿元,同比增长99.3%;人均花费825元,同比增长52.8%。
“这是抽样调查的数据,我们自己的统计情况要更好。”日前,自治区旅游局局长伊那木·乃斯尔丁信心满满地表示。
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迅猛发展。
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新疆是个好地方!”现在,这句话不仅仅是个宣传语,更透出新疆人的自豪与自信。
2010年,新疆国内旅游总收入281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1%;接待国内旅游者3000万人次,是2005年的2.1倍,新疆旅游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现在,国内外游客在疆内各地旅游,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带来的便利。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游客到新疆旅游越来越轻松惬意。到2010年,新疆有旅游星级旅店43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
喀纳斯、天山天池、葡萄沟、那拉提大草原、赛里木湖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风景区为新疆旅游吸引了如云的游客,让新疆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响、越来越大。
新疆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中央及全国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多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大力扶持。
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我区首次从战略层面上提出将旅游业建设成为“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随后,自治区又专门邀请国家旅游局和专家组来疆调研指导;2010年11月,自治区出台了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文件;2011年4月,自治区党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旅游工作汇报,研究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今年5月,自治区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新疆旅游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井喷”成为各家媒体报道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常用的一个词。
产业富民作用日趋明显
如今,旅游景区、景点附近的农牧民大多有第二个身份。农忙节,他们是农民、牧民;农闲时,他们就是旅游从业者。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梁村村民热阿得力·牙阿提就是千千万万拥有“双重身份”农牧民中的一个。夏天,他是牧民;等冬天一到,他立刻成了附近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的员工,每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像他这样的农牧民员工,在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有700人左右。
不仅是滑雪场,依托周边景区从事服务业,或开农家乐、牧家乐等的农牧民越来越多。
旅游业的富民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家5A级景区喀纳斯,通过开发建设景区,不仅成功解决了景区牧民的就业和脱贫致富问题,还极大地带动了布尔津县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布尔津县旅游业收入相当于该县GDP的43.4%,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布尔津县由贫困县一跃成为自治区的经济发达县。
2010年,新疆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5.6%,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0万人。旅游业正在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疆旅游业欲实现更大跨越
在刚刚过去的5年里,新疆紧紧围绕国内外客源市场大力宣传促销。在国内客源市场上,紧扣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全力打造新疆稳定、和谐的社会形象和“安全、健康、有序、舒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国际客源市场上,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传统客源市场,扩大独联体、中东、欧洲等国际客源市场。
如今,新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不仅有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积淀。新疆国际旅游节、新疆冰雪旅游节、新疆国际胡杨摄影节以及吐鲁番葡萄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增强了新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国内外游客来新疆的最好理由。
今后几年,新疆将做好景区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新疆的自然景观,不断提升服务意识,给国内外游客呈献一个更美更好的新疆。
其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5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在8%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左右,旅游从业人员力争达到50万人以上,带动200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