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美丽的青岛
一桥一隧连起大青岛
胶州湾碧波荡漾。6月30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青岛胶州湾大桥、青岛胶州湾隧道项目的建成通车,是青岛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使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内各中心城市之间形成“四小时经济圈”,为青岛城市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胶州湾大桥
从青岛看,桥隧通车,将青岛、黄岛、红岛贯穿在一起,终结了“青黄不接”、“青红不连”的历史,使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与胶南、黄岛、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近30公里,大大缓解了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改善了城乡群众的出行条件,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有利于推动城乡交流和城乡统筹发展。
从山东看,“一桥、一隧、一路(胶州湾高速)”的新交通格局,串起了山东半岛滨海大道的“黄金链”,使青岛与省内的重点城市形成“四小时经济圈”,与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可以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省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半岛城市群合作交流,推动山东经济一体化发展。
从全国看,大桥和隧道将G20、G22、G15等交通大动脉贯通,将推动青岛及山东与东三省、京津冀及环渤海、长三角、中原等经济圈的合作融合,助推青岛和山东与国内重点城市的经济社会交流。桥隧通车为青岛和山东“北上南下西进”开拓更大的发展新空间,提供了以交通为骨架的城市物质基础支持。

胶州湾隧道
从全球看,桥隧跨越胶州湾,可以借助胶州湾的海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青岛的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促进青岛对外开放形成新的格局,推动对外招商和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批在建的海底隧道,全长7.8公里、双向六车道的胶州湾隧道建设规模排在全国首位。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海底大通道,青岛胶州湾隧道多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隧道工程,已成为中国海底隧道的新标杆。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钧教授这样评价:“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迈向隧道强国最坚实的一大步,对我国隧道工程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青岛胶州湾大桥长36.48公里,是青岛市规划的东西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是国道主干线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起点段。整个大桥的桥型包括斜拉桥、悬索桥、海上立交桥等,被称为“中国桥梁博物馆”。大桥建成后,从青岛到黄岛比走环胶州湾高速缩短30公里。中国交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国际桥梁协会委员孟凡超认为,胶州湾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设计、建设标准和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桥梁之一。(余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