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调控楼市三个坚定不移
温家宝同建筑工人赵万福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温家宝到北京保障房工地看望工人时指出: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李斌)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节日里仍坚守岗位的建筑工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劳动者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温家宝十分关心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午10时,昨天深夜出访才回来的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来到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地。王四营保障性住房项目是北京地区在建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筑规模达64万平方米,有限价房、公租房、廉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7160套。
“过节了,我来看望大家。”一下车,温家宝就快步走到工人中间。工地上,20多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些塔吊在高空运转着,工人们正在忙碌。温家宝戴上安全帽,走进一栋已经封顶的楼房察看。在一套建筑面积47平方米的小两居廉租房里,看到房子面积虽小,但卧室、厨房、卫生间等齐全,温家宝连声称赞说不错。项目负责人告诉总理,这个小区配套齐全,交通方便,将来有学校、幼儿园、托老所,附近正在建设地铁。温家宝听了,微笑着点点头。
随后,温家宝来到工人宿舍和食堂仔细察看。看到食堂干净整洁,师傅们为庆祝节日特地准备了一大盆五花肉准备做红烧肉,温家宝十分高兴,他叮嘱道:“要把工人们的伙食办好。饭吃好了,就有劲。”
在食堂门前的遮阳棚下,温家宝和部分建筑工人围坐在一起,亲切地聊了起来。52岁的全国劳模刘合炳曾参加过亚运场馆和奥运场馆建设。他告诉总理:“我1986年来北京打工,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模,我感到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温家宝说,作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北京乃至全国的建设都离不开农民工。北京现在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就是靠农民工在一线劳动。北京人民感谢你们,全国人民感谢你们。温总理的话,使在场的工人们心里暖洋洋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温家宝接着说,这些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农民工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包括政治权利、工资待遇和各种保险。同时,企业要把培养农民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农民工不断提高技能,练就过硬本领。他希望农民工自强、自立、自爱、自尊,努力学习知识,熟练业务,成长为有技能的人。他还勉励年轻一代农民工要多向老工人和劳模学习。
温家宝说,我今天之所以到保障性住房工地来,就是因为中央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了40多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十二五”期间,北京计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温家宝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把这个问题当成关系民生的大事来抓,想尽各种办法加大投入,保证用地,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温家宝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要讲规模,讲质量,讲配套。所谓规模,就是说保障性住房要在住宅建设中占一定比例,全国的目标是20%,北京提出要超过20%甚至达到30%。所谓配套,就是户型要多种多样,户型虽小但功能齐全;注意设施配套,有学校、幼儿园、医院或诊所,靠近地铁或公交线路,使大家感到方便。所谓质量,就是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所有建筑都要重视质量,保障性住房更要重视,要确保每根钢筋的使用、每块混凝土的浇注、每个门窗的安装都要达到安全要求,这是百年大计。保障性住房建设还要建立一套包括资金筹措、生产建设、管理运营、退出在内的完善机制。政府主要是做好指导、规划和资本金补充保障工作,建设和运营管理要靠企业。
为调控楼市的三个坚定不移叫好 为调控楼市的三个坚定不移叫好
文/杨羽
5月1日,温家宝到北京保障房工地看望工人时指出: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在楼市调控的关键时刻,“三个坚定不移”无疑为市场指明了方向。
进入“红五月”,原本的楼市将迎来旺季,但是在今年,旺季却成为了“望季”:一方面,购房者持续观望,原本预期的下跌并没有出现;另外一方面,开发商虽然加大了推盘的力度,但是价格没有丝毫的松口,像小长假举行的房展中的价格,甚至没有了之前的优惠。
谁都不能否认楼市中的刚性需求,但是如果以此就认为房价只涨不跌,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从供求关系来看,虽然有着刚性需求,但市场并不缺少房子,现在的不平衡只是一种结构性的,即刚性需求者需要的地段和价位在市场中缺少,这就导致了这些房价的价格出现了上涨,但只要价位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些房子又不再成为了刚性需求者的“目标”,其结果就是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空置的房子,房地产的“泡沫”就会越来越大,并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健康。
此次温总理提出的“三个坚定不移”中,最让市场感到振奋的就是“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一些媒体更是注意到这是温总理首提降房价。记得在前段时间地方出台的房价调控目标中,除北京提出新建住房价格“稳中有降”外,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涨幅目标都在10%左右,这无疑与百姓的心理预期相差很大。此次提出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无疑显示出了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这对于目前的调控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了中央的“三个坚定不移”,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楼市调控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个“坚定不移”提振民众住房信心
文/梁江涛
前天上午,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地时说,我今天之所以到保障性住房工地来,就是因为中央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5月2日新京报)
三个“坚定不移”彰显决策层推动调控楼市进入精细化层面、实现精确化调控的决心和信心,确实振奋人心!
让保障房的好制度变成真切的现实,需要更多细则跟进,需要公众参与其中。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层层推进,将会跑赢商品房,不但可破解民生难题,也将对楼市调控起到削峰填谷之效。但保障房制度在实施中遇到种种尴尬,甚至在一些地方呈现一地鸡毛,屡遭公众诟病。诸如申请时的“零资产”、分配中的权力自肥、鸠占鹊巢;规划中的位置偏僻、远离中心被弃购;建设时频见“楼脆脆”、偷工减料,定价贵于商品房的怪象,折射出某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的责任缺失,加之开发企业加入其中,在“双重标准”之下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保障房成了一言难尽的“偏心房”。如何建立必要的问责机制,对计划落实的全程施以相应的刚性约束,以革除弊端,解决保障房建设中诸多“欠账”与难点,公众参与全程监督不可或缺。
商品房反暴利箭在弦上,必须立即有的放矢。将于5月1日起实施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并不得随意涨价。该规定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着力解决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等问题,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为应对可能有开发商通过提高申报价格的方式来规避这一规定,发改委将依据《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启动商品住房领域的反暴利。以环环相扣的配套制度来防范和查处价格欺诈,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房价调控的组合拳的效果确可期。
在公布商品房成本问题上,一直争议颇多,阻力很大。 在缺乏强制规范的前提之下,公布商品房成本一直悬于半空。 房地产反暴利必须从公布成本始。在一些地方政府眼里,当下房地产领域根本不存在“暴利”,只有控制少涨,无法应对不涨,降价只是民众的奢望。鉴此,公布房价成本不能指望某个地方的一枝独秀或是开发商的良心发现,应以强制性公开作为反暴利细则的前置条件,使之规范化与常态化。相关细则应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向监管部门申报具体的商品房价格构成,并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明确由审计部门或委托超脱的第三方机制介入核定与审计房价,通过个案解剖来撇清房价泡沫,公布真实合理的成本。政府可根据审计结果向公众发出楼市价格趋势的提醒,消除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督促开发商公平竞争。严格违规者的法律责任。在核定和审计中发现违规高价销售商品房、被认定为价格垄断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反垄断法”进行处罚。与此同时,根据成本构成情况和利润率对开发商实施具体的调控干预和后续监管。在对商品房成本构成不正常、违规虚增成本等价格欺诈违规行为处罚的同时,对成本畸高,隐藏猫腻和权钱交易等线索,及时移交监督部门,将官商勾结,与民争利,坐地分肥的腐败行为打出原形。
还要启动制度,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走出重增速和唯gdp的“发展陷阱”。应遏制卖地冲动,杜绝违规销售和炒卖行为,对囤地炒地、私改规划、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不力等违规行为,一律没收土地。而土地招拍挂制度也亟需改革,以控制非理性土地竞价,综合评定竞标开发商的资质、资金能力、开发建设规划、以往的征信记录和守法情况,特别是配建保障房以及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等内容,来确定最终竞得者。更关键的是在机制上强化土地新政执行力和考核问责力度的同时,寻求“土地财政”利益羁绊的突围路径,用铁的手腕将土地拍卖、商品房预售、房价成本“商业秘密”等环节中的潜规则打出原形,进而破解房地产行业制度建设中信息不对称、某些地方政府被绑定等深层次矛盾。果如是,房地产行业回归理性指日可待。
压倒高房价的最后那根稻草来了 压倒高房价的最后那根稻草来了
文/杨连宁
正当高房价的受益者地方政府携开发商软磨硬抗,调控将功亏一篑的节骨眼上,5月1日,温总理在北京的保障房工地上,矢言中央政府有“三个坚定不移”。他说“中央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让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无疑,这是调控以来最高层第一次提出要把房价降下来,要回归合理水平。显然,温总理的表态安慰了高房价的受害者,也是在向心存侥幸的受益者喊话、叫板。开发商可以扛得住房价,但扛不住资金链的断裂。如果继续死扛房价,中央的决心会导致进一步收紧信贷措施的出台,加速资金链的断裂。五一前,深圳中海地产的降价专场引来近5000人热捧,1349套房源成了“日光盘”。
说压倒高房价的最后那根稻草终于来了,不是指领导人讲话是救命稻草,而是指随着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苦撑待变的幻想的破灭,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会学中海地产那样先降价,先盘活,自己动手解开自己系紧的高房价死结。
谁都不难看出,屡屡败北的调控,其实本已姗姗来迟了。高房价也是在养痈遗患中放出笼的老虎,变得“过大而不能倒”,变成难以再关回笼中的伤人饿虎,靠吞噬天量民脂民膏为害八方。领导人如今的讲话已不是力挽狂澜,而是顺势而为在岌岌可危的拐点上顺势助推一把,相当于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西方建设史上,一直有“一曝十寒”的景气循环。那就是,每20-30年里,有几年大建特建。铺开盛宴后,留下一堆烂摊子。然后是空置率升高,收益率降低,不得不缓建停建。花上更多年头,去消化库存。国内1992-1994年的房地产泡沫,用了将近10年才慢慢消化。那一轮通缩时,上海也是空置率升高后,房价降低。空置率最高的1998-2000年,上海房价曾下滑了近50%。国内当下空置率再次升高,也面临着房价的再次下降。
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支持畸高房价的所有条件都已发生了变化。作为资产泡沫的暂时现象,房价直冲九霄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些年,一些扎堆凑热闹的条件同时出现,联袂上演了房价冲顶。这些主要条件是:货币超发与信贷放任,大规模城市拆迁扩建改造,超高暴利刺激下的超常交易量,套内功能健全的住宅楼全面取代功能不全的老旧房舍,婚育适龄人口高峰,脱贫致富后的迁居高峰,房改与住宅私有化高峰,守土重迁、自有自住的居住消费传统,等等。这些叠加于前些年的非常态条件,白马过隙,今后再也不会重新碰面聚首了。因而,时过境迁,畸高房价已成昨日黄花,必将走进暴涨缓跌,急涨长跌的下降通道了。
中央领导为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此“上心”
文/胡军
据报道,4月29日至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天津调研,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几乎同时,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节日里仍坚守岗位的建筑工人,强调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
应该说,中央领导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总书记和温总理多次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五一节期间,总书记的总理同时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分别提出“两项重大工程”和“三个坚定不移”的论断,体现了中央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的决心和信心。中央领导之所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此“上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保障性住房建设意义大。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特别是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预期通胀压力过大的时期,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控制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可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是抑制高房价、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重要内容。老百姓住“蜗居”、当“房奴”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因保障性住房建设意义如此重大,中央领导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显得特别重视,从战略高度部署和推进这项工作。
其二,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重。与商品房相比,我国保障性住房数量不多,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月24日举行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国共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比去年增加70%多,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这意昧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车道”。面对这些既定的目标,各地纷纷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但关键要落到实处,真正把保障性住房建设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快步跑”,不能让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不能让政府的承诺成为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央领导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调研指导的力度,意在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其三,保障性住房建设困难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它的实施能够为一部分有住房困难的居民解决一定的困难,但它的实施还存在很多困难。可以说,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面临的两大瓶颈,就是钱从哪里出、地从哪里出?为确保这一任务落实到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超过1000亿元。但更多的还要靠政府想办法、出良策、攻难关。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总认为困难多、难度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等观望”的思想,雷声大雨点小,进展不力、落实不到位。正因如此,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就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优先保证用地供应,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
住房是民生之重,安居才能乐业。下大气力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从总书记提出“两项重大工程”到总理强调“三个坚定不移”中,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负责地担负起职责,抓紧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真正把办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需要保障的家庭。
胡锦涛的“信心”和温家宝的“决心”
文/石湖净雁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来到保障性住房小区秋怡家园亲切看望居民,了解他们的住房改善情况。听说总书记来到秋怡家园,居民们纷纷簇拥上前,热情向总书记问好。胡锦涛同大家亲切攀谈,了解他们的住房情况。总书记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正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努力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相信大家在政府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一定能使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笔者同时注意到,“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节日里仍坚守岗位的建筑工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劳动者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温家宝说,我今天之所以到保障性住房工地来,就是因为中央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
“五一”期间,很多人选择和家人享受这难得的假日,但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却仍然选择了来到群众中间,而且都选择了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个连着千家万户,关联天下寒士的重大民心工程的建设情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面了解和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胡锦涛总书记说有信心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温家宝总理说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一个是有信心,一个是有决心。真可谓用心良苦,寓意深刻。
首先是要有信心。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群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中央一直非常重视并正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列为当前最重要、最急切的民生实事,采取增加资金投入,优先保证用地供应,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配租政策等有效措施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虽然当前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面临任务还非常艰巨,要解决的问题的还很多,但总书记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目标的“信心”让广大低收入群众坚定了信心,我们应该坚信,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其次是要有决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有了信心还要有决心,像毛主席在战争时代的教导的那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对解决群众住房难的问题时候连说了三个决心:“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要真正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难问题,急需要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甚至要下决心扫除前进道路上一切阻碍解决群众住房难的框框套套、瓶瓶罐罐。中央已经是既有信心又有排除万难的决心,接下来就看各级各有关部门是否需要痛下决心,甚至是釜底抽薪,认认真真、不折不扣的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落实好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要讲规模,讲质量,讲配套”具体要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五一不休假的目的就是为的为了天下寒士能够有个“家”,能够俱欢颜。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信心,也需要决心。
三个“坚定不移”剑指虚高房价 三个“坚定不移”剑指虚高房价
“五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秋怡家园看望居民,了解他们的住房改善情况;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视察保障房工地,以三个“坚定不移”表示房地产调控决心,并明确提出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总书记与总理在同一时间段,密集关注保障房建设,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公众住房保障的关切。温家宝总理还公开表示要“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较之过往“遏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房价回到合理价位”等表述,态度之坚决,不难体会。
从2005年,中央出台新“国八条”到2010年的“国十条”和“限购令”,房价始终如脱缰之马。不久前,中央要求各地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唯有北京一地提及“降”字,其余地区态度暧昧,倒逼管理层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
温家宝总理的三个“坚定不移”,即“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三个“坚定不移”不仅表明了中央政府的决心,也昭示了此轮房地产调控的三重愿景:降房价、保障困难群体及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对症下药,逐一击破。降房价,需要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双管齐下。行政层面,当以更有约束效力的机制,使得三个“坚定不移”在地方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经济层面,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目标指向降房价。与此同时,考虑运用行政或者经济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旺的投资性需求;保障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需要,政府可以做的就是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住建部明确提出2011年的保障房将达1000万套,比2010年增长72.4%,而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完成情况尚不容乐观。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一项涉及土地、金融、财税、建设等领域的综合题,需要通盘考虑,一揽子计划。首先应该强调房地产市场秩序,因为在高房价的乱局中,房地产市场的种种违法违规、不规范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违规用地和囤地炒地;价格欺诈、哄抬房价以及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房地产企业偷漏税;利益输送,助长官员腐败……
必须指出的是,要把良好意愿化为现实,还必须有足够的智慧与技巧。房地产之上,盘结着诸多的利益集团,降房价触及各方利益,势必遭遇重重阻力。开发商层面自不待言,如何理顺其他“食利者”的利益纠结(如对地方政府进行分税调整,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倚),从而确保降房价的政令在传递中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梯层衰减现象,仍是当下必须直面的难题。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屡屡成为“空调”,部分原因归咎于此。倘若一些地方对三个“坚定不移”未能做到坚定不移,成效亦当堪忧。
三个“坚定不移”无疑是向高房价下战书,如何打好这一仗,公众拭目以待。
作者:李斌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