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说抓粮
改变“贡献越大义务越多”
河南省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
国家对产粮大县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给予了很多支持,但要真正缓解当前“贡献越大义务越多”、“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局面,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
建议国家逐年核销粮食主产区政府因执行中央粮食政策而累积的银行债务,探索建立粮食安全补偿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向粮食主销区收取补偿金,给粮食主产区以补偿,主产区多调多得,这部分资金作为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改造和完善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二五”期间,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中要同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全面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增产基础。邓州244万亩耕地,中低产田就有100万亩。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应加大农民素质、技能培训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科技种粮的水平。
(记者 曲昌荣采访整理)
让农民多打粮不吃亏
江苏省海安县委书记章树山
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惠农政策措施,然而眼下种粮比较效益低,不少地方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求解“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的问题,让农民多打粮食不吃亏。
政府应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增加幅度要高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逐步建立种粮补贴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严格控制农资涨价幅度,避免政府增加的种粮补贴变成政府为农资涨价买单。
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的幅度要高于物价上涨幅度从而实现农民种粮有效益、地方抓粮得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的统一。
大力支持粮食加工和商贸物流,延长产业链,实现粮食多次增值,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鼓励农民自愿走土地流转、合作发展的路子,使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向种粮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提高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粮食大幅增产的目的,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记者 申 琳采访整理)
惠农资金要惠而不“费”
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产粮大县享受的转移支付、种粮补贴以及奖励等政策性优惠越来越多。如何让惠农资金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呢?
关键要让惠农资金做到惠而不“费”,“惠”是根本,根本在于让农民得实惠;不“费”是关键,资金使用过程中不浪费,才能发挥更大效用。这样,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浪费在哪里?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以下问题的存在:制度不够健全,从源头上有政策性资金人为“缩水”现象;资金使用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没能花在刀刃上,资金使用效益没能最大化。
如何规避?
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探索惠农资金专账专户、发放群众明白卡等做法,建立资金决策立项、拨付运行、效益评价、跟踪监管、查处纠正等全程可控机制。
另外,还要协调好百姓意愿和政府行为的统一。要尊重群众意愿,同时通过公开、公示等各种方式,向群众说明惠农资金使用的方向、意义、作用,使政府行为得到最大多数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记者 孟海鹰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24日 05 版)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