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宫庄园中,有一个园子,嫌“园”字不够劲,遂另立名号:桑果基地。此基地不一般,乃天宫一大骄傲,最是引人瞩目。只是基地云云,多少有些工业气、制造气,与水灵灵、活泼泼的桑果,似乎不大般配。
桑果,即桑葚、桑实、桑枣、桑子。此物极富营养、药用价值,甜而多汁,嫩而朴实,耐旱涝,适生存,不挑剔,不骄矜,遍布宇内,万民喜欢。唐代渭水人白居易思乡:“兔隐豆苗肥,鸟鸣桑葚熟。”宋代绍兴人陆游遣怀:“郁郁林间桑葚紫,芒芒水面稻苗青。”当代沈阳人刘齐,腹中无诗才,却也珍藏桑葚记忆。幼时顽劣,混入党政大院游荡,于翠绿丛中发现紫黑果实,四顾无人,下手。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品尝桑葚,乌了唇,甜了心,爽!可惜太少,毛主席万岁的大标语满街满墙,桑树却再也寻不到了。吾乡铁多桑少,徒唤奈何。此后诵读毛词,人生易老天难老,见其词牌“采桑子”,有如曹军望梅,口中顿生贪婪津液。
现在,天宫这个桑果林子多么壮阔,枝丫蓬勃舒展,里里外外,密密麻麻,居然铺陈一万五千余亩,真叫一个狠,狠成中国最大的桑果基地。
可惜,仍有遗憾随身而至。我是暮秋来访,桑林早已做完当年贡献,静悄悄的,正在休息,或在总结经验?桑林没有人类高级,不会弄百分比,也不会请领导坐主席台。
材料说,每年樱桃菖蒲时节,桑果成熟,累累无数,便有游客三五十万,六七十万,乘兴而来,可劲采摘,可劲吃。那也采吃不赢。天宫便在园内建厂,环保,深加工,榨桑果汁,酿桑果酒,制桑果酱,色谱分析,液相检验,高温杀菌,装瓶装罐,远销四方。如此看来,基地之称,自有其道理。桑果虽好,若想物尽其用,更上层楼,还须仰赖规模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
天宫庄园最大亮点,不在物,在人,在天宫开拓人、运作人宁波湾底村的农民。
时针倒拨二十载,谁能想到,小小的湾底村,老实巴交的“红脚梗”(宁波土话,农民的戏称),说不好普通话,不认识abc,竟能搞出这么大的局面,一如那貌不惊人的桑果,大不过枣子,媚不过草莓,居然这么有出息。
当初,湾底村民从田畴分出手来,先制简单刀锉,连类而及其他,筚路蓝缕,不断升级,农而工,工而宫,天宫建在人间,庄园若有神助。
有游客问,大家都没闲着,偏偏湾底成功,为啥?
导游答,细说须三天三夜,捞干的说,有八字真言。急问哪八字?导游笑而不答,引众人跨小桥,穿长廊,过月湾,至村民新居。此处有大树,树下有巨石,上书醒目大字:
创业万岁!人民第一!
作者:刘齐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