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返校校友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留影。 新华社发
陈允康全家福(1952年摄)。其中陈允康的父亲(前排右二)、孪生兄弟(后排右一)、以及两位妹妹(前排左一、左三)和他本人(后排左一)均毕业于清华大学。
金国芬全家福(1956年摄)。其中,金国芬的父亲(前排中)、两位兄长(后排右一、右三)及其二嫂和她本人(前排右一)均毕业于清华大学。
两位清华生物系老校友返回母校,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回忆难忘的大学生活。 本报记者 戴冰摄
北京清华和新竹清华校园,一样到处可见的紫色校徽,一样随风飘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标语,一样的繁花锦簇喜气洋洋。两岸清华人都以“办喜事”的心情来迎接百年校庆。
“今年将是两岸清华首次同日共祝校庆。”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建平说,两岸清华以往虽然都会在4月下旬的校庆日互相致贺,但庆祝大会都会错开一周时间,今年两校则决定在4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即24日共同庆祝。
同根同源的两岸清华大学派出了副校长级带队的代表团互致祝福。叶铭泉率领的新竹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团一行,于21日深夜抵达北京清华大学;程建平带队的代表团,也于22日到达新竹清华参加校庆活动。
1956年,原北京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台湾新竹成立了新竹清华大学。半个多世纪来,两岸清华虽分隔两岸,跨海相望,但校训、校歌、校徽不变,办学理念、育人精神以及校风文化也都息息相通。
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之女、北京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深情地回忆说,我第一次去新竹清华大学还是1988年,看到校园中的“二校门”(清华园牌楼)和与北京清华大学同名的明斋、善斋、静斋等学生宿舍,感到无比的亲切,与那儿的教授和学生们接触后更完全感到是一家人。叶铭泉则笑称,我们两岸清华人有着相同的“气质”,一望即知。
10年前的校庆日,台湾清华校友会理事长、原新竹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先生参加了北京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这是两岸清华大学第一次正式共同庆祝建校。沈君山先生当时为两校合作题词:水木同源。
22日上午,叶铭泉参加了清华大学举行的新清华学堂揭幕、校史馆落成仪式。当天下午,他和代表团的老师们一起参观了校史馆。“这里绝对值得进来一看,两岸清华是一家嘛”。
借此次百年华诞,两岸清华有望进一步落实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计划。叶铭泉透露说,目前培养双硕士计划“已完成架构”。目前化工系、工程管理系等已谈到了具体课程安排的细节部分,预计下半年可以启动这一计划。
“建立两岸清华联合实验室合作”和“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是2010年9月新竹清华和北京清华达成的重要共识。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此前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合作建成“东方的贝尔实验室”。
新华社记者 李寒芳 李江涛 查文晔(据新华社电)
花絮
一家16口的清华缘
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小区内,年近八旬的陈允康、金国芬夫妇平静地生活着。鲜为人知的是,自上个世纪初起,他们一家三代出过16位清华学子,其中6人曾在清华执教,与百年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1年,陈允康和孪生弟弟允济一起考上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成了父亲的校友,并在这里遇见了未来的妻子金国芬。前后几年间,金国芬的两个哥哥国藩、国梁;陈允康的两个妹妹允文、允惠都相继进入清华。陈允康、金国芬毕业后结为连理,组成了清华“大家庭”。此后,两家的成员多数与清华同学结婚,一家人组成了其乐融融的“校友会”。
其实,陈允康、金国芬只是这个“大家庭”的第二代。早在1909年,金女士的父亲金涛作为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生的一员,成为家庭中最早的一位清华人。1916年,陈允康的父亲陈裕棋考入清华大学。两位先辈虽都曾赴美留学,但都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学贯中西、融古贯今,为这个家定下了爱国、敬业、正直、开明的基色。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陈、金夫妇的两个儿子、侄儿均考入清华,成为家庭中的第三代清华人。
“历经沧桑逢盛世,喜迎清华百周年。科教育人千秋业,笑看桃李续新篇。”陈允康把对清华百年的感言付诸笔墨。“我们三代都是普通的清华学子,经历了清华的兴衰荣辱,见证了清华的进步和发展,衷心祝愿在新的历史时期,清华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新华社发
背景
两岸“清华缘”
据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百年来各类英才辈出,学术成就斐然。成立于1956年的新竹清华大学,与北京清华大学系出同源,均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还拥有共同的校徽、校歌,办学理念、育人精神以及校风文化也都息息相通。在海外,两岸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还共组了校友会。
“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清华大学的交流互动早在1990年就正式展开。当年8月,新竹清华大学教授代表团一行22人来到北京,参加了两岸清华大学首次共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1995年12月,时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的沈君山先生到访北京,与时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教授共同签署了《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标志两岸清华大学正式确定校际合作关系。
近年来,两岸清华大学的交流合作更趋频繁、密切。从教师互访到“交换生”项目,从学术往来到文体交流,从校际交往到院系合作,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共迎校庆,对于两岸清华大学来说,已不是第一次。2001年清华90年校庆之际,两校就首次共同庆祝“生日”。而今,两岸“清华人”并肩喜迎建校百年,两校交流活动更是盛况空前,这一页必将载入两岸共有的那一部“清华校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