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郁在工作中。本报记者 余荣华摄
|
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前都要经历一番培训,实现从学校到工厂、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所有的老员工也要在不断培训中钻研技术、提高能力。
他们接受培训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以公司首席技师赵郁名字命名的“赵郁创新工作室”。
赵郁,一名从学徒工成长起来的全国劳动模范,20多年奋斗不止,成为汽车领域中国产业工人的创新代表。
争做知识型技术工人
2007年8月24日,北京奔驰公司亦庄新厂区内人头攒动,当企业老总将一辆价值20多万元的轿车钥匙交到新聘首席技师赵郁手里时,“奖给工人一辆车”的消息迅速传遍首都汽车行业并引发热议。
这一切,始于20年前。1988年,高考失利的赵郁听说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正在招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招聘,通过一年的授课、考试、试用和各种培训考核,成为正式员工。
靠着一股认真劲,赵郁很快脱颖而出。在212吉普车分装线上实习,负责安装“212”的前风挡玻璃。工作看似简单,稍不注意玻璃就会碎裂,在当时这可是一道难题。赵郁不断总结经验,从不熟悉到工作自如,创造了3万块风挡玻璃不碎的纪录,当年被评为优秀学员。
正式分到装配生产线以后,这个爱学习、干活动脑子的学徒工深受师傅们的喜爱。赵郁积极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汽车工业学校学习《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课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间把他从流水线上抽调到调试工段成为车辆调试工,后来又成为技术更为复杂的汽车电工。
很多设备和技术资料都是“洋文”,怎样办?面对产品升级、设备提升的挑战,赵郁利用业余时间补习英语。不管是在厂里还是在家里,赵郁的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书、英语词典。
通过不断努力,在不长的时间里,赵郁就可以大致看懂一些英文汽车资料和使用各种专门的汽车检测仪器,还能与外国专家进行简单的沟通。2001年,在企业的技术比赛中,赵郁率先拿下工人技师证书。
亮出中国工人的自信
连不少外国专家都知道,北京奔驰汽车有个工人叫赵郁。
一次,克莱斯勒300c发动机的故障灯出现问题,赵郁和外国专家对故障的看法不一致,谁也难以说服谁。赵郁在桑拿天里连续在车间各道工序里找问题,汗水湿透工作服,终于一举攻克了技术难题。
还有一次,几辆300c准备交车的时候,在最后一道入库电检中发动机制动系统出现一个故障码,3天没找出原因,总部传来的4套解决办法也不生效……晚上回到家,赵郁还在琢磨这件事,一遍又一遍翻看汽车维修手册,“既然按维修理念找不出原因,那就从装配理念上看!”赵郁逐渐认定问题出在车的5个模块上。
第二天一大早,赵郁就来到厂里,把其中一辆车开到车间里,用装配理念和另外一套检测仪重新匹配5个模块,结果问题排除了。思路对了,一辆车从换5个模块到后来换一个就解决问题,15辆车很快入了库。外国工程师颇感意外,当听完赵郁的解释后也十分认可他这种处理方法。
在北京奔驰公司二工厂,德国奔驰公司派来发动机分装、调试、维修等近20名专家为生产新型e型车提供技术支持,唯独没有汽车电器专家。这是对赵郁为首的中国电器技术人员的信任和肯定。
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赵郁几乎每年都有技术课题立项并取得研究成果,很多成果被直接应用到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之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培养了员工们细致严谨、动脑筋想问题的工作作风。
带动更多人提升素质
赵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建筑高级工程师,两个哥哥都是博士或研究生。赵郁说:“当工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照样创造财富。我不能因为当工人就比兄长矮一头,干就干出个样来!”
2010年,赵郁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还成为首批北京市享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很多汽车修理厂、4s店慕名请他加盟,开出很高的月薪,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我的成绩离不开企业的培养。是公司给我提供了舞台。我只有尽全力报效企业,为北京的汽车工业贡献力量。”
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和长期摸索的窍门,赵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为了更好地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赵郁组织大家成立学习小组,交流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技巧。在他的影响带领下,到去年底他所在车间考取各类技师资格的员工已达44人,高级技工的比例占近70%,这在全国汽车行业也是名列前茅。
2010年1月20日,首批首都职工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以赵郁名字命名的“赵郁创新工作室”成为首都车企中首家创新工作室。公司也大力支持,对赵郁工作室的成立投资了30多万元。工作室不但有几百平方米的工作场地,还配备了计算机、图书等。
如今,创新工作室分7个创新小组,从公司抽调的生产、技术、经营等30多名优秀人才,针对企业生产制造以至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还承担着众多培训任务。赵郁说:“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要带动更多企业员工提高素质,靠集体的智慧才能为企业解难题、创效益、办大事。”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