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传统唱片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可挽回地迈向衰落的今天,为何中国音乐产业迟迟未能在新的数字音乐领域找到发展的良好可能?数字音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取代传统唱片业,成为音乐产业的真正主角。在中国,这场变革让近年来的音乐产业举步维艰:音乐人的创作收益微乎其微,歌手的收入主要依靠商业演出,音乐作品质量不尽人意……21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音乐版权高峰论坛,将探究种种问题的结果就是将版权问题推到了最前面。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中国整个音乐市场传统发行部分(唱片销量、网络下载、手机铃声)的年总产值不到3亿人民币。而在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四分之一的日本,其年唱片营业额可达到4000亿日币,著作权的产值可以达到2000亿日币(包括词曲版税、公共使用),每年被记录的正版下载数是三亿六千万次。强烈的对比所反映出的正是中国在版权立法、制度的制定上远没有适应数字音乐时代的需要。
“中国音乐版权保护大使”汪峰说:“我认识很多很好的词曲作者,但是他们完全得不到创作上起码等值的回报。如果中国的版权保护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我相信音乐一定是个有巨大利润的产业,最终听众也会受益,他们会听到好的歌曲,会看到他们羡慕的国外那种顶级水准的演唱会。”
中国音乐版权高峰论坛主席、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教授说:“必须创造一个公正、和谐、遵守版权规则的中国原创音乐环境。仅仅有音乐人站出来呐喊是不够的,保护音乐人合法权益,推动中国原创音乐健康发展,是全行业、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著名音乐家陈其钢在谈到中国音乐版权现状时表示:“很多大众还不理解音乐人的‘劳动’。对精神产品应该有付费意识,这一点在西方国家早就形成了传统。”作为法国音乐版权协会的会员,陈其钢深刻感受到了国内外在音乐版权保护上的差距。“中国的音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其钢说。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理事长王化鹏坦言:“虽然现在对于版权保护的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在法律在制度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几年像音著协、音集协这样的组织也在做着努力,比如号召更多的音乐人、歌手加入以保障他们的版权收益,逐步推进收取电视广播领域,以及ktv、商场饭店等场所公共使用音乐的版权费用。现在音乐可以为大众享受的方式五花八门,但如何建立有效的制度,让音乐产业的收益真正到达音乐创作者手中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此次中国版权交易高峰论坛上除了邀请众多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版权保护问题之外,还正式启动了国内首家官方背景音乐版权交易中心。该中心将根据目前国内音乐版权的现状,积极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保护手段,为音乐著作权人提供作品登记、价值评估、交易、维权等专业化音乐版权服务。“中国音乐版权交易排行榜”也随交易中心一同启动。(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