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很近,因为从来没有走出我的生活
北川很远,因为一直想念着那里的亲人
4月1日晚,正在山东省委党校学习的桑复岭回到宿舍,点燃一根烟,随手拿起当天的《大众日报》。
一行熟悉的字映入眼帘:《山东亲人:阿特依娜!纳吉纳鲁!》在当天的大众日报头版,刊登了北川县委县政府发给山东的感谢信,信中北川人民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山东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恩,诚邀援川功臣再回北川看看……
“多么亲切、多么激动!就像听到亲人的召唤!”桑复岭把左手的烟一搁,用双手将报纸捧着,近点,再近点,就像看到北川的亲人一样想拥入怀中。看着,看着,那段在北川经历的峥嵘岁月又浮上心头……
忆援建:每座建筑都经得起考验
“潍川同心情意长,党的嘱托记心上,心是赤赤的心,肠是热热的肠……”
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援建者之歌》唱得这群从北川回去的山东汉子泪流满面。“大多援建者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年龄,两年半的援建经历,一辈子都难忘。”桑复岭说。
犹记2008年7月2日,桑复岭从山东来到北川。一路上,满目疮痍。汽车行驶在从绵阳到桂溪乡的路上,路两边搭满了帐篷,路上乱石满地……
“北川人民可是遭难了,可是受苦了!”在颠簸的路上,桑复岭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的乡亲们早点过上好日子。
带着这种朴素的心愿,桑复岭和山东援建者们义无反顾投入到了援建中。
当时正逢雨季,四川山区潮热的气候让这群山东来的汉子水土不服。“当时都住在板房里,直接睡在新铺了砖的地面上,砖缝里就是还没凝固的泥浆。”桑复岭清楚地记得,每天早上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感觉就像刚从洗衣机中甩干了还没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山东援建者们争分夺秒、起早贪黑地干着。
在援建的过程中,北川桂溪乡和贯岭乡的老百姓都收到了一本 《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指南》。这本小册子就农房建设中的选址、设计、施工、加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群众很容易照图施工。而这本手册的内容就是指挥长桑复岭、副指挥长黄永健带领24名援建人员走遍山乡,实地考查,一一总结出来的。
对两个乡的援建结束后,桑复岭又马不停蹄地带领队伍来到北川新县城。“那是一个被当地人叫做‘板凳桥’的地方,是一片被水流冲击成的平地。”就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桑复岭见证了一个新城的诞生。
2009年6月8日,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第一批项目举行开工仪式;2009年11月2日,北川人民医院奠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桑复岭率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北川的十个标志性建筑中就有两个“潍坊造”;北川新县城的援建,潍坊一个市就承担了近六分之一;几乎所有的援建项目都获得了“三杯一优”的奖项…… “这在中国建设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桑复岭说,与自然形成的县城不同,北川新县城是一座“无中生有”的县城,一次投入、一步到位,就建设速度而言,史无前例。
虎年的腊月二十九晚7点,当从电视上看到20多万羌族儿女在灾后第三个春节前搬进新家,看到永昌镇“开城”仪式上那欢快的锅庄、幸福的笑脸时,桑复岭的眼圈红了,心中也跳出了四个字:纳吉纳鲁!(羌语:吉祥如意)
“苦是苦,累是累,但值得!”回忆那段披星戴月、沐风栉雨的日子,桑复岭很感慨。他告诉记者,今年北川人民医院将申报国家鲁班奖,“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潍坊援建者是用真心援建的,每个建筑都经得起考验。”言语中,桑复岭透露出几分欣慰。
念四川:血浓于水一辈子难忘
桑复岭家的客厅挂着一幅羌绣的“福”字,那是时任北川县桂溪乡党委书记廖凯的爱人刘霞送给他的。“太感谢山东亲人了,指挥长的名字里面有一个 ‘复’字,希望好人一辈子幸福安康。”廖凯说。
“经常梦回北川,都是当时在北川生活和项目建设的场面,可能是印象太深了。”桑复岭说,援建虽然结束了,但山东与四川的情谊无法割舍,他对北川人民的那份情感也难以忘记。去年过年的时候,北川的乡亲们给他寄来了腊肉,闻着腊肉的味道,他又想起了北川的日子。
而在今年春天,北方干旱袭来,当从报纸上看到四川打井队“千里驰援 感恩回报”的消息时,桑复岭也深刻地感受到,“四川亲人来了。”
就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愫,使得桑复岭对援建、对四川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和北川、四川相关的人和事,完全是一种本能。”桑复岭说,两年半的援建时间,尽管很苦很累,但他也从中收获了两份至宝:一份是血浓于水的感情,一份是对自己的历练和提升。
“这辈子是忘不了北川了。”桑复岭说,虽然已经离开北川,但那段援建岁月已经渗透到自己的生命中,化成了一种前行的动力,一种工作的方向,一种神圣的使命。“有了援建的经历,以后遇到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能坦然面对了。”
就是带着这种在援建中锻炼出来的百炼成钢的意志力,桑复岭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从之前的潍坊市建设局副局长改任高密市副市长,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知道安昌河边的树长高点了没有?不知道桂溪乡树坪村半山上的70多户村民外出的路还好走不?不知道桂溪乡古坊村的村民用上水后生活改变没有……”说起挂念的人和事,桑复岭说还有很多很多。
群英谱
采访手记
因为重要所以铭记
2008年7月2日到北川,2008年10月18日桂溪中学奠基,2009年7月22日北川新县城安居房动工,2009年11月2日北川人民医院开工……
每个日子都能精确到年月日!在对桑复岭的采访过程中,这样精准的时间记忆不下20处!
这是何等的记忆力!两年多过去了,但在桑复岭的记忆中这些与北川相关的印记似乎已经镌刻在了生命的年轮中,越来越清晰。
难道他是一个对时间、数字记忆力超强的人?当问到孩子和爱人的生日时,桑复岭很勉强地说,“大概是……”而且只能大概到月份!“因为重要,所以铭记。”这是桑复岭的答案。
这就是桑复岭,一个将北川情融入到自己血液中的山东援建者;这就是桑复岭,一个将北川印记镌刻进自己生命中的山东好人。“北川离我很近,也很远。”桑复岭说,近是因为北川从来没有走出过他的记忆和生活,远是因为一直想念那里的亲人。
声音
特殊的家书
2010年,潍坊援建北川指挥部的中秋晚会上,桑复岭朗诵了一首由他亲手改编的小诗《一封家书》。“读者感动,听着落泪。”想起当时的情景,援建指挥部的张志波将此形容为“全场泪奔”。
孩子,别怪爸爸离家太远不能陪你,和妈妈漫步海边爸爸想你就让飞鸟,捎去我的思念让星星,送上我的祝愿有你的,笑靥的陪伴爸爸不觉得孤单孩子,别怪爸爸离家太久未能为你,把生日的蜡烛点燃爸爸爱你,还把这爱砌进了墙体筑进了路基这爱正托起着一个,崭新的天地……孩子,别怪爸爸千难万险,使命如山哪里有召唤,建设者的歌声就在哪里飞扬孩子,你听到了吗?布谷鸟在香樟树上欢快地歌唱看到了吗?鱼儿在清澈的永昌河里撒着欢儿新的北川,到处盛开了灿烂的花儿,就像你甜美的笑脸。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许静本栏图片由山东潍坊市援建北川前线指挥部提供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