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正在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的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红色摇篮》因突破了以往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规律,以更“接地气”的表现手法在荧屏上首度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中央苏区的斗争历史,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据悉,前18集平均收视率达到3.31%,超过央视开年大戏《奠基者》。
《红色摇篮》播出后,观众普遍认为这部电视剧真实、传神、动人。这与几位特型主演突破以往领袖塑造手法,更“接地气”的表演方式有关。王霙曾经在4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无论是家庭电话还是手机铃声,他都设置成《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经典歌曲,希望在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感觉到伟人的影子。王霙说:“毛泽东的形象不是创造、而是还原,有两点缺一不可:一是外形,至少要有五分像,因为形似是观众认可的前提;二是内在品位,也就是通过言行举止的塑造,表现出毛泽东的战友情、官兵情、夫妻情、军民鱼水情。只有达到神似,才能呈现出形象的厚度感。”在多年的表演积累中,王霙总结出“毛泽东”的“三个不离”:辣椒不离口;烟不离手;书不离人。王霙说,“与彭德怀吃辣椒”一场戏体现出深厚的战友情,展现出“布衣毛泽东”的本性;剧中“主席吸烟”时而孤独思索、时而喜笑颜开,这个小小的动作,能体现出当时复杂阶级斗争的情境,揭示出苏区时期共产党何去何从的深邃历史内涵;此外,毛泽东博览群书、才高八斗,“书不离人”是他具备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才能的基础。
剧中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15年来,从“青年周恩来”一直演到“中年周恩来”,心态也从开始的兴奋、忐忑,再到枯燥、孤独甚至逃避,“越演越难,越演压力越大。”他直言:“演技稍微拿捏不准,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刘劲认为,对“周恩来”这一角色的把握,已经从概念化的刻板模仿向形象的角色意识转变,从外在的音容笑貌、用方言展示人物魅力,向用剧情和普通话体现内在情感、展现作为普通人的伟人们的喜怒哀乐转变。刘劲说:“我们太过熟悉那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周恩来,潜意识中将其脸谱化,于是,总理不能大笑大哭,不能雷霆震怒,这并不客观。观众更愿意看到影视剧里那个作为‘人’的、帅气的、理想主义的、性情中的周恩来,而不仅仅是纪录片里作为‘总理’的他。”
总结多年的“伟人”表演经历,王霙和刘劲坦言,他们在领袖人物的塑造中都走了不少弯路。在摸索中发现,领袖人物是万众瞩目的民族精英,在表演创作中不是要让他们做回普通人,而是抛弃刻板的模仿,捕捉领袖的生活“细节”,让领袖“接地气”,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也更能体现伟人真正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