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周二出版的英文《先驱报》连续刊登了两篇由林肯.谭撰写的报道性文章。在上述文章中,林肯.谭这次将炮口对准了移民局的“工作换定居”(work-to-residence)移民类别。
在介绍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工作换定居”移民类别。该类别属于技术移民的一个分支,即初步符合条件者可以获得新西兰临时工作签证,然后在本地寻找工作,如果申请者真的能找到一份符合移民局标准的“技术性”工作,那么他或她随后便可以开始正式自己的移民申请。
在第一篇文章中,林肯.谭介绍了一位叫作“劳德斯.萨米安托”(Lourdes Sarmiento )(图)的菲律宾女性的困境。数年前,劳德斯.萨米安托依靠“工作换定居”移民类别持临时工签来到了新西兰,同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图)带到了这里。在工签状态下,她的两个年龄分别为六岁和十四岁的儿子可以按照当地学生的学费标准几乎是免费的入读当地学校。但由于劳德斯.萨米安托随后失去了工作,所以未能获得移民局续发工作签证,而不得不依靠短期访问签证才能继续留在这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两个儿子也丧失了入读公立学校的资格。虽然移民局后来同意此类子女可以申领特殊签证继续他们在新西兰的学习,但由于两个孩子的母亲已经没有了有效的工签,所以即便他们再回到自己就读的北岸学校中去,也无法再享受免费的教育,而高昂的针对海外学生的学费是劳德斯.萨米安托根本无法承受的。
在这样的窘境下,劳德斯.萨米安托的两个孩子事实上已经被剥夺了在新西兰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第二篇违章中,林肯.谭采访了一些移民专家。后者猛烈抨击移民局的“工作换定居”计划实在是害人害己,而且该局在颁发此类签证时十分的轻佻,毫无责任感可言。
据统计,在失业率不断走高的2009年,新西兰移民局仍旧对外发放了2261个“工作换定居”类别临时工签,而其中的44%的人早前就已经被证明根本无法在新西兰找到工作。换句话说,尽管其中近一半的人已经被证明在上一个签证下无法在本地找到工作,但移民局仍旧为他们延续了工签。但另一方面,当移民局意识到局面有些失控时,又过于轻率的拒绝大批早前持此类工签者的续签申请。结果令很多此类人士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殊不知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很多拿到此类工签的人都是砸锅卖铁来到了新西兰,大有不难到居留权绝不会回去的“破釜沉舟”的架势。但当梦想破灭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回程机票都已经买不起。
“很多此类申请者的遭遇最终将以一场破碎的梦来收场。”一位移民专家如此说道。
那么谁到底应该为这种现象负责呢?移民局、政策与申请者自身是否都应该进行反思?这或许是林肯.谭文章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