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英国虽然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该国也像新西兰一样,是一个传统的畜牧业和毛纺业大国,资本主义历史上有名的“羊吃人”现象就发生在这个国家。全英国目前饲养着2500万头产毛的绵羊,其数量虽仅约是新西兰的三分之一,但却仍在世界毛纺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英国的绵羊存栏数虽然绝对值很大,但该国与新西兰比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劣势---剪羊毛工数量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该国人工价格昂贵,农场主不愿意花高价养一批专业的剪毛工;另一方面,由于该国工业发达,年轻人很容易在毛纺业之外找到工作,因此鲜有青年再愿意从事肮脏的剪毛工作。于是,英国每年都要在剪毛季节(每年的五月初到七月底)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引进数百名剪毛工,负责为该国的2500头绵羊剪毛。
但是,今年该国的农场主们可能要苦恼了,因为英国新实施的签证制度阻碍了海外剪毛工及时获得工作签证。为了加强反恐工作,英国从今年起要求所有的申请者必须在工签页面上留下自己的指纹,同时大大延长了签证批准时间。以前只要三、四周就能够批下的签证,如今要等上九周左右。如此拖拉的工签审理,很有可能令新西兰的剪毛工不能及时赶往英国为那里的2500万头存栏绵羊剪毛。
英国将是这种变故中最大的输家。一方面,如果在绵羊的脱毛季节不能够及时为它们剪毛,这些绵羊很可能会得病,从而在根本上伤害英国畜牧业的实力。当这批羊毛病死后,再想恢复目前的存栏数,没有个两、三年恐怕难以达到。此外,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羊毛,英国的毛纺业将会面临无原料可用的窘境,而这将令本已受经济衰退严重打击的毛纺业更加举步维艰。可以说,没有了新西兰的剪羊毛工,英国的毛纺业将面临重创。据统计,过去前往英国工作的一个熟练的新西兰剪毛工每天可为400头绵羊剪毛(这是世界级的水准),按每年大约250人前往英国和总共工作100天计算,新西兰的这批剪毛工将总共可为1000万头英国绵羊剪毛。
如果新西兰的剪毛工不能按时前往英国,对新西兰也是一种损失。除了这些工人少了一份不菲的收入,而且会令新西兰在剪毛淡季(新西兰的剪毛季节与英国相反)中出现人多羊少的局面,这可定会令一些年老的技工遭到雇主的淘汰,也有可能造成年轻人不愿意再待在人浮于事的剪毛行业中,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

英国的绵羊如果在今年的夏季脱不去厚厚的“毛衣”,将使英国的毛纺工业面临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