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网 网讯 据新西兰中文在线报道 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白梅安(Ms. Megan Birnie)在发言中提到,自从2008年新中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一倍以上,新西兰对中国出口额增长了五倍。如今,中国是继澳大利亚之后,新西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在截至2017年6月的财政年,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出口市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二孩政策的发布、以及消费者对营养及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乳制品消费正在不断升级。新西兰正好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截至2017年6月的财政年,乳制品占了新西兰出口中国商品的33%。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无疑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市场,这意味着新西兰的优质品牌能获得许多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截至2017年6月的财政年,新西兰向中国出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年度总额增长了40%。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称,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近些年随着中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着提升,人们对高品质进口乳制品消费的需求持续增长。据最新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225.7万吨,同比增长21.1%,进口金额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2017年1—10月,中国乳制品进口量212.3万吨,同比上涨13.7%,进口金额76.2亿美元,同比上涨38.9%。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贸易国,占全球乳品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进口国,中国进口乳制品中39%来自新西兰。新西兰是与中国第一个签订自贸区协议的国家。2008年后,中新乳制品贸易迅速增长,将其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生产的原奶结合先进工艺制成的乳制品输入中国,并迅速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可和欢迎。据统计2008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仅9.2万吨,至2016年达到80.4万吨,增长了近8倍。国内外众多的大型乳制品集团如法国的达能、中国的伊利和光明等都纷纷在新西兰设立工厂,正是看好新西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婴幼儿奶粉可以说是一种刚性需求的产品,而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从原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数据分析,2016年进口量22.1万吨、同比上涨25.8%,进口金额30.1亿美元、同比上升21.8%。2017年1—10月,进口量22.9万吨,同比上涨33.7%,进口金额31.3亿美元,同比上涨33.9%。其中自新西兰原装婴幼儿进口量分别为2.4万吨和3.6万吨,在2016年中国为第三大进口国。而新西兰进口的原装婴幼儿配方奶 CV C粉中,纽瑞滋品牌是其中的佼佼者。
截至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公布29批奶粉注册名单,共有118个工厂,281个系列,831个配方通过奶粉配方注册。获得配方批准的88个企业品牌中,外资企业品牌约占三分之一。尽管国产奶粉在配方注册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洋奶粉”依旧占有较大比重的市场份额。
据测算,2017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总量约为90万吨,通过传统贸易和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约为45万吨。按销售额计算,排名前十的婴配奶粉市场占比约为45.8%,外资进口品牌市场表现相对较为强势。
从认监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海外工厂有90家,其中15家在新西兰,13家在澳大利亚,这是奶粉工厂最多的两个国家。另外荷兰有9家,法国8家,美国7家,德国5家,爱尔兰4家。10月25日中国认监委公布的注册编号为“3333”的BODCO公司,就是央企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旗下的新西兰工厂,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成人奶粉等。
清华大学物流工程与供应链专家组专家陈文昌博士认为,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全球供应链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全球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未来的企业不再是单一的产品制造和销售商,而是将产品与服务完美结合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企业将要面对全球化的原料采购、全球化的生产力布局、全球化的产品营销要求,因此要求企业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与全球利益各方构建协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中牧集团等一批中国企业已经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应链创新推动降本增效,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