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那么多演员从国内带着行头来演出,花费开支有多大。而本地一些喜欢看演出的人拿不到票,一些拿到票的又不来,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郎朗钢琴音乐会的听众在入场
(毛芃摄影)
作为著名钢琴家,郎朗可以给孩子们上大师课、可以私下同孩子们合奏。可既然说好是独奏音乐会,那就应该是独奏。毕竟是一台票价不菲的商演,我可是花了几百元买的票子呢。如果同郎朗合作的是本地优秀的青年钢琴演奏人才,那也没问题。可安排郎朗同一群小朋友合演,生生把一场高端商演拉低到社区音乐会的水平。
几天前,同朋友们观看陕西艺术家的演出,原以为能欣赏到壮阔的秦川大地、黄土高原的韵味,听到陕西的“信天游”、听到秦腔, 没想到看到本地华人轮番登场。
不是说本地演员不好,可既然宣传的是“魅力陕西”,为何不让花了许多盘缠穿越了半个地球远道而来的专业演员全程演出呢?本地音乐人合奏江苏音乐《拔根芦柴花》,这同陕西魅力有什么关系?
这场演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给了用英语演唱陕西民歌的陕西歌唱家。这充分说明了观众的喜好。坐我前面的洋人女观众一边用手机录视频,一边高兴的树大拇指。
不要轻易打断演出气氛
看华人组织的音乐会,有时演出中间莫名其妙出现一群人上台发奖、抽奖的场面。
表彰演员、让赞助商现场抽奖都可以理解。但是不是安排在音乐会开始或结束比较好呢?音乐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一场演出的曲目其实是经过精心编排的。中途搞其他活动,会打断演出气氛,会催生一些观众不耐烦提前离场。
注重演出质量
演出特色很重要
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艺特色。新疆来的艺术家跳新疆舞,西藏来的跳西藏舞,见到蒙古族歌唱家自然想听地道的蒙族民歌。
新疆舞表演 (毛芃摄影)
我是非常喜爱蒙古族音乐,曾兴冲冲去听一场“蒙古之花”的音乐会,以为能听到蒙族的长调、呼麦,听到马头琴。可遗憾的是,现场听到的多是节奏感很强、广场舞风格浓厚的歌曲,以至与我同去的女伴开玩笑说,蒙族之花是不是“凤凰传奇”的鼻祖啊?
蒙古之花的歌声,没有让我想到蒙古大草原,倒让我想起90年代深圳的歌舞厅。
印象中那晚最热烈的掌声,给的是客串的本地歌手Gloria曾。她唱的是《打起手鼓唱起歌》。
我笑Gloria是“喧宾夺主”,我同伴开玩笑问她是不是来踢场子的。
那晚演出没有结束,我和女伴就提前离场。这么多年看演出,这是第一次提前离席。
舞美、灯光很重要
一场成功的音乐会,离不开好的灯光和舞美。
令人遗憾的是,郎朗的钢琴音乐会上,舞台灯光的色彩过于艳丽、同古典音乐会风格不符。
更让人跌眼镜的是,演出中还有数盏光束交叉打到观众席的天花板上,晃来换去,或许这么做是为了助兴,可这很干扰听众的聆听。拜托,这不是流行歌星演唱会,也不是劲歌劲舞。这样的灯光很闹心,特别是对坐在二楼的听众来说。
前几天,看舞蹈《霓裳羽衣曲》。可惜,这个显示大唐盛世的华美舞蹈,舞台背景上却列着许多机构的名称,同舞蹈内容严重不搭。舞台灯光几乎没有。 舞美、灯光的缺乏,削弱了舞蹈应有的美感。
一位女友说,她是冲着《霓裳羽衣曲》去看演出的,她的失望可想而知。 她说:“哪怕是个素色背景都行,这太不尊重表演了!”
江西艺术家表演的《临川四梦》
(毛芃摄影)
讲话嘉宾不宜多
在华社,人们早已经习惯演出前听嘉宾们致辞。 按一位朋友的调侃:“搞演出没请到贵人讲话等于白搞。”
可说实话,既然是文艺演出,就不要搞那么多嘉宾讲话,又不是开会;除非嘉宾语言生动、妙语连珠,一口一个包袱,有段子手的才能。
有位朋友说的好:“中国的春晚,领导也是台下鼓掌而已啊!”
当然,嘉宾可以有,但最好不要那么多,最好安排在演出完毕。不必担心观众会拍屁股走人,一台演出如果质量不错、演员很投入,演出完观众通常不会立即散去。
我看过Iris Cheng女士组织的奥克兰音乐协会的演出,也应邀出席过韩国社区音乐会,他们都有嘉宾讲话,但都是在演出结束后进行,而且气氛非常好。 我还看过冰点剧社和飞凡剧社的几场话剧。演出结束,观众们久久不肯离去。
话剧《电话谋杀案》演出完毕,演员在台上同观众交流(毛芃摄影)
结 尾
我自己也组织过演出,知道组织大型文化活动的辛苦和付出。正因为如此,才吐槽这么多,真心希望华社今后的演出质量、演出环境越来越有进步, 大家都尊重艺术、尊重环境,用专业的手法来做演出,让我们的下一代亲近而不是疏远中国文化,也让Kiwi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增加了解和好感。
最后,用几位毛传媒读者朋友对奥克兰华人社区文化活动的讨论做结尾。有句老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