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福与口福的飨宴(记二零一七台湾美食节)
在电视节目《台湾食堂》里经常出现作家焦桐的镜头,满面于思,还戴着一付老式眼镜,他试图用美食描述台湾的性格、文化和主体性,把人的生命,饮食经验,跟台湾这片土地的记忆混合在一起,甚喜欢他的这一诠释。
记得数年前曾经由高雄穿越宝岛大地北上至台北,田园锦绣,稻浪翻滚,菠萝漫山,偶见庙宇弯翘指天的飞檐,交趾烧的三仙在亚热带骄阳下闪闪发光,沿途所见均令人感叹这片土地的富饶美丽。打开手中便当,卤肉饭的香气即刻溢满整个车厢,「这就是台湾味道!」我差一点就叫出声来,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台湾美食。
短暂的宝岛之旅,令人魂牵梦萦的除却旖旎风光,温软人情,最难忘的还是街头小店那碗牛肉面,夜市摊商笑着递上的蚵仔煎。台湾美食厚实的文化深度,的确与这片土地血肉相连,她已成为台湾的名片与品牌:「Gourmet Taiwah」享誉国际。
台湾美食之多令人居然无法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越来越多人有这样的看法:「凡台湾常見的各种传统 茶饮、小吃、料理饮食及融合異国文化或食材的美食,或是传统上对台湾美食的印象或认知,及以台湾烹调手法融入異国风味所开发的餐饮,都可称为台湾美食。」
今在冬雨湿冷的奥克兰,又喜见台湾美食节隆重开幕,会场内台、纽、澳、韩、香港五旗并列高挂,五地名厨彻夜未眠泡制的佳肴铺陈于桌,概用在地食材,临场发挥,包括开胃前菜,主菜及甜点,经历一日激烈而紧张的厨艺大赛,评委会已对五地名厨作品严格评审,甄选出金牌与银牌获奖作品。
一菜如一画,堪称构图严谨,布局疏密有致,造型独特,色彩明丽,线条优美的艺术作品,一众宾客穿梭巡行细赏独特的「桌上艺展」,先行大饱眼福。
同上届台湾美食节向宾客提供前菜、主菜与甜点,中餐西食的形式不一样的是,本届会场两侧分列许多小木屋摊,每个都供应各式台湾小食,宾客可自行拣选,足见主办方善解人意之周全安排。
现场品尝到的刈包、肉圆、米线、卤肉饭、盐酥鸡、猪排、麻油鸡、牛肉面、车轮饼、卷饼等等,都是台湾小食的「核心元素」,承传古旧工法但又极富创新思维,制作者既用心挑拣食材,还投入情感悉心料理,个中蕴含对大自然养育之恩的尊重,对食物的珍惜,对富足的感恩。
台湾美食节上大饱眼福又大饱口福,更深体验精致美食来自精致人文社会,多姿多彩美食尽显慢食乐活国际时尚之风。
当下世情乖戾,放导弹的,开车杀人的,引爆炸弹的,以强凌弱的,当总统撒谎骗人的,甚么人都有。敏感话题多多,人与人之间一讲起必意见相左,族群对立,社会撕裂,抗争冲击,充满仇恨怨懑。台湾面临的内外问题前所未见之复杂艰困,尚须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勇于面对,共渡时艰。惟食为中道,既无意识形态也无国界,无论哪一国哪一族的人,都喜爱好吃的东西,曾有一位主持人到耶路撒冷邀请基督徒、穆斯林和巴勒斯坦人共进晚餐,席间分享各自美食,边吃边倾诉与讨论,发现历史、政治、宗教和文化的恩恩怨怨并不都是永远找不到办法消弭化解的。
故以美食为国际推广营销台湾之议题及主轴,实不失为一种高明策略。新西兰本地节庆、会展及康文活动频乃,类似台湾夜市也每周在奥克兰各区定期举办,参加者动辄成千上万,实为展示推介台湾美食文化之最佳机会,有关方面可考虑推动襄助本地台胞积极参与。
派驻台湾的新西兰商务代表认为台湾美食跟新西兰美酒非常搭配,对居住在新西兰的我们而言,本地美酒多得不计其数,唯缺台湾美食,祈盼有更多的台湾食肆涌现,容我等也能享受台湾美食跟新西兰美酒的最佳搭配。
一年一度的台湾美食节,每届都带来极大美食惊喜,但也留下难以排解的遗憾,那就是要望穿秋水苦候一年,才能再大饱眼福与大饱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