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网 网讯 《先驱报》采访一位老师,问她国际教育需要作出什么改变,她说:“那我们需要开诚布公来说,因为这完全和教育无关。”
“我希望新西兰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因为这些国际学生要的只是签证而不是优质教育。”
这位老师拒绝透露姓名,但她曾在多家俬立培训机构(PTE)工作。她说很多PTE都给英语极差的学生开绿灯,甚至塞给他们答案让他们通过考试。
这并不是个案。今年8月新西兰国际学院(IANZ)爆发大规模做假丑闻:两名员工揭发学校要求他们给学生大面积修改英语成绩。这些学生被迫重考,结果329名学生中只有46名及格,70名学生的成绩远未达到教学标准。几个月后IANZ倒闭。
IANZ一位毕业生向《先驱报》抱怨——不是关于教育,而是关于没能获得工作签证。记者问他是否知道成绩舞弊的事,他说学院从开张起就这么做了。
“只有被逮到的人才是小偷。”
工党高等教育发言人David Cunliffe说政府默许了这样的“签证工场”存在,它们正在把新西兰变成一个低级文凭的超市;与此同时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Cunliffe说给学生提供教育和就业的打包服务从原则上讲是没错的,但“你会期望课程是真实的,通过率是真实的,学生和他们对自己的描述是真实的,以及提供的课程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部长Steve Joyce为目前教育系统辩护,他说大多数国际学生都在学成后归国或是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大多数教育机构都做得很好。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NZQA)和移民局正在努力清除那些害群之马。”
国际教育是一笔非常大的生意。去年新西兰收取了10亿纽币学费,教育产业创收达到42.8亿纽币(包括学生的生活开支)。教育已经成为仅次于旅游、乳制品和肉类的新西兰第四大出口产业。政府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收入50亿纽币。
每年约有10万国际学生在新西兰为高等教育课程买单,其中三分之二定居在奥克兰。几乎有一半学生选择获得较低文凭而不是正式学位。通常获得一张PTE商科文凭的成本是1.6万纽币。
然而新西兰国际教育产业一直受到公众丑闻的困扰,比如2003年现代语言学校因财政困难突然倒闭的事件。当时有600名学生受困当地,其中500多名学生来自中国。中国大使馆紧急介入此事,最终促成新西兰政府出台政策,确保这些学生获得食宿和完成学业。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新西兰教育产业进入中国市场。
最新的问题来自印度留学市场,印度留学生人数从2013年的12,093人上升到2015年的29,235人,其中骗签证成为了普遍现象。
今年3月新西兰移民局在印度南部邦Hyderabad市发现“重大的、有组织的金融欺诈行为”。一份真实的银行信贷函被反覆使用,以证明多个学生可以支付留学学费和生活费。
调查发现共有57名留学顾问和15名银行分行经理参与这个欺诈行为。印度10家最大的移民中介机构有5家被牵涉其中,整体欺诈率达到29%。移民局在邮件里形容该事件“可能威胁新西兰教育体系的诚信”,并且涉及有组织犯罪问题。
印度留学市场的贷款欺诈已经严重影响到印度学生的签证申请。来自印度的学生签证申请从去年开始减少了一半,但仍有一半学生签证申请被拒。印度留学生的涉嫌欺诈比例远高于其它国家。
与此同时,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恢复标准英语测试、让教育机构对留学顾问负责、提高技术移民的门槛等。
拒签率过高也引发移民局的担忧和向学历评估委员会发出警告。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9月30日,全国有58家教育机构签证的通过率都在下降;16家理工学院中有10家都在下降;8所学校拒签率高达100%,共300多名学生被拒。
8月31日学历评估委员会和移民局在奥克兰邀请问题最严重的18家教育机构“喝茶”,请这些机构解释高拒签率的问题。有19家教育机构被高等教育委员会定义为“高风险”,有五家正接受严重欺诈办公室的调查,两家存在违约风险。它们和IANZ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些学校往往通过较低学费吸引学生註册,但低学费不足以支付教学支出和其它开销,从而它们无法通过诚实的运作维持下去。留学顾问发挥了“人蛇”的作用:他们通过欺骗把学生诱来新西兰,自己好赚取佣金。印度留学顾问将学生送往PTE赚取的佣金可能高达50%。
这些学生往往通过家人和朋友凑够担保的费用,而在获得签证后这些钱就会消失。当他们身无分文的来到新西兰后,首要目的当然不会是学习。
讽刺的是,像奥克兰大学、奥塔哥大学这样的优秀大学,申请往往是免费的。而绝大部分PTE在十年前甚至还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