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级,余震不断。
地震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对此时的新西兰来说也是如此。地震后新西兰的凯库拉,山是这样的。

路是这样的

房屋是这样的

以上为网络图片
而从刚刚得救的华裔游客口中,新西兰人却是这样的……
地震后,华人眼中的新西兰人
来自海角资讯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地震让凯库拉的海平面上升,大片大片的鲍鱼被震出来。如果它们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无异于让它们集体自杀。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来说也是一个难以估量的重创。于是一场由商业捕捞队开展的,捡起鲍鱼,再次放回大海,我们称为“鲍鱼营救”计划登场。

这张图片昨天在新西兰本地的华人圈被纷纷传阅。因为大家知道,这就是他们熟悉的,可爱的新西兰人-- --灾难面前,新西兰人那种“生态至上”的精神更是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而新西兰人又很乐于分享,鲍鱼龙虾成了“赈灾物资”。这下小编身边,表示想要去当灾民的,代购鲍鱼的,一下子好像也被震出来了。
但小编要强调的是,新西兰,和鲍鱼龙虾同样珍贵的是新西兰人,以及他们给游客带来的温暖。

同样,和国内驴友约好一起去看鲸鱼的Kelly,也经历了三天前的大地震。(详情请关注稍后海角咨询推送的“游客亲述地震及被救援”报道)。

Kelly和驴友的合影
地动山摇,加上断水断电,Kelly和当时在凯库拉的所有人都经历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夜晚。虽然第二天,太阳升起,人们也看到了希望。可此时已经身心疲惫,饥肠辘辘的她,身处在那个陌生的小镇。如何离开,如何找到食物都是个未知数。就在Kelly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看到了这家人。没错,他们是在BBQ,可无论是烤香肠,还是热咖啡。他们拿出家里的食物,给过路的游客分享。要知道,当时谁都不知道救援物资什么时候能送到。

Kelly在接受小编采访时,特别强调了这条街名和门牌号码。她说,她一定要记住那家人。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在我们身处绝境,更何况对方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更何况人家同样正在遭灾。Kelly拍下这所房子的门牌。瓷砖都已经被震落,但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之前门牌瓷砖上的“48”号。

本地人带给Kelly的温暖还不知这一次。因为她和驴友乘火车到凯库拉的散客。在当地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回到租住收拾好行李,等待他们的将是徒步走上山顶的避难所。这时住所的经营者回来了。用老板娘的话来说,她家里已经“被震得不像样子,已经没什么捡得起来的东西了”。就在这样断瓦残垣,时刻还顶着余震再次到来的危险,看到Kelly他们需要帮助,老板娘二话不说,叫自己的女儿开车,把Kelly和她的驴友快速送上了山顶。

(此图为网络图片,与正文无关)
Kelly录音整理(片段)
Kelly: "我发消息(给家里报平安)的时候,地震还是很厉害的。地还很晃,这次地震很厉害。到了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还在余震。发完消息后,家里也知道我很安全了,这样我也放心了一点。然后就开始饿了。因为吃的什么也没有了,早晨又冷了一宿,又很饿,就开始走一走。这时我们就看到凯库拉有一些当地的居民就把家里的炉子拿出来了,给我们冲咖啡、烧水。我不知道那个热水是从哪来的。可能用煤气罐烧的。因为当时没有电了,他家也不可能有电的。他把他家烧烤炉子拿出来了。把家冰箱里的东西,香肠呀,鸡块呀,面包呀都拿出来了放在道边上。他把邻居家的面包都找来了。他把家人全召集起来,给这些素不相识的游客们冲咖啡,烤东西吃。还一壶一壶的热水烧,可能都是用煤气罐烧,因为当时没有电。他就给大家一人喝一杯。当时,谁路过这都可感动了。我喝了杯咖啡,又吃了点香肠,又给正在睡觉的驴友弄了点他(当地居民)炒的炒鸡蛋。这时候我才有了点力气"。

Kelly: "一点半的时候警察跟我们开会说,警报解除,你们可以走了。然后我们先回旅店。警察也让我们先回旅店,如果再有什么事的话,就上紧急救助所。我们住的旅店老板回来后说,(地震后)她自己家也在凯库拉,已经不像样子了,东西全部碎掉了。老板让我们上救助中心,旅店已经断电断水,而且今天晚上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南岛经常地震,今天晚上有可能还有连震或者海啸。旅店位置比较低,预警还是没有解除。从我住的地方到救助中心需要20分钟。然后我就跟老板娘说我们需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救助中心。老板娘就让他女儿开车送我们去那里。我们真的很幸运。我们去晚了就赶不上直升机的救援,去早了也没有"。
地震的损害还在持续,这里的道路需要修复,这里的桥梁需要修复,这里的民宅需要修复。但相信,有了人们之间互相的关爱,这些修复将不再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