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网 网讯 原标题:我不说英语,但我说真相。
导言:从10月12日起,某新西兰主流媒体发布了以“华人老人偷菜到奥克兰跳蚤市场贩卖”为标题的电视和报纸新闻报道,说一位华人老先生多年来一直偷邻居家的菜去卖。该报道引起了华人媒体圈与社区舆论的轩然大波。在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品多元文化咨询’团队,希望通过采访还原部分事情的真相。
周五早上八点半,Wesley Market 农贸市场(马场)上并没有太多的人。走到沈顺芳卖薄荷的摊位前,她正带着渔夫帽像昨天大家在新闻上看到的一样,守着一个菜篮筐上摆着的几捆薄荷,看似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就在本月12日,75岁的她没有一丝丝防备地出现在了新西兰主流媒体TVNZ黄金档节目Seven Sharp的新闻里。13日,这个新闻也被几家华人媒体翻译报道,顿时成为了华人社区舆论的焦点。
在TVNZ的报道里,图上的两位女士在马场里并没有找到偷薄荷的老先生,只看到了沈顺芳老人在卖薄荷,便说,这薄荷长的就像我们家的。就这样沈顺芳老人被他们用非常戏虐的说法影射,把她与一位在邻里间偷菜的老先生扯到了一起,并且没有对她出现的画面打马赛克。
遗憾的是华人某自媒体名为“管管好你家这个老人!拿剪刀到别人花园剪菜,还到市场上去卖!”的头条帖子的封面,使用的也是TVNZ没有经过许可拍摄的沈顺芳老人在马场卖菜的画面。
若不是朋友昨天致电,沈顺芳和她的老伴儿刘秋余,对她们上新闻的事儿还一无所知。“我们从04年起就在自己家的院里种薄荷了,我家的薄荷几乎占总面积的一半儿,除了自家吃就在农贸市场卖卖,卖不掉我们都会送人的。偷菜??怎么可能 ”
沈顺芳和她家里自种的薄荷
“我们来新西兰十八年多了,平日里就喜欢种种菜,我老伴儿沈顺芳每周二、五会去家旁边的农贸市场,把薄荷卖掉一些,已经卖了八九年了,这样侮辱我们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 沈顺芳的老伴儿刘秋余说。
刚好今天是周五,有几个老主顾前天有和她订着买薄荷,沈顺芳照例一大早五点多就推着小车,从地里摘出薄荷从家里步行大概20分钟到马场。沈顺芳卖薄荷的摊位前,并没有太多的人。她的摊位对面是个比较大的蔬菜水果摊位,摊主是当地太平洋岛裔的夫妇。沈顺芳奶奶,看着老伴儿刘秋余和记者一同来了,站起来,拉着记者的手,说 “谢谢你们来采访啊,我在这儿这么多年第一次有这样的事情,他们怎么能诽谤我们啊”?
在获得了Wesley Market 农贸市场的采访许可后,对面蔬果摊位的太平洋岛裔夫妇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说:“虽然她不说英文,但她是善良的人我们知道的。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之前我的摊位上有人偷香蕉,是她跑着帮我们追。之前她回国,比划着问我们要什么,回来后给我太太带回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那天来拍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看着两个洋人拿着摄影机对着我,也没多想” 沈顺芳老人说到这里,有些激动。“有人劝我啦,不要再戴着这顶帽子穿这身衣服在马场啦,别人会指指点点的。我就很生气,我做人做的正大光明,凭什么?我就要像平常一样,我要让他们给我赔礼道歉”!
她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我没有什么好怕的”
Wesley Market 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也说,这件事情他们已经在调查,并跟TVNZ交涉,也发了公开的声明。TVNZ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和他们取得许可。并且,他们知道沈顺芳老人和那位被怀疑偷窃的老人,没有一点关系。即使是这样,今天沈顺芳老人在卖菜时,已有不少人问询“诶我看见你上新闻了,偷菜的那个”。沈顺芳听到这些话时,皱紧了眉。
沈顺芳和她的老伴儿刘秋余昨天在朋友的建议下,找到了公民咨询局(Citizens Advice Bureau) 求助。那里帮他们联系了杨健议员办公室。现在,沈顺芳心情平静了许多,杨博士已经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会协助他们处理后续的事情。
10月14日沈顺芳和杨议员讲述她受到的不白之冤
复杂舆论场,任何媒体如果为了哗众取宠挣钱就不能再被相信了。作为新西兰主流媒体,在不搞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贸然取证替警方行事, 并在没有经过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这是对媒体权利的滥用,对基本人权的不尊重或者说是蔑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当下华人自媒体平台屡次出现的用骇人听闻的标题博眼球 ,用偏激的文字求关注的现象。
沈顺芳老人的故事的热点很快会褪去。新闻背后,我想我们需要仔细想清楚的是,在这信息爆炸的浮躁年代,我们需要坚持的是什么?
文/‘品论’记者 武嘉楠
图/‘品论’记者 武嘉楠
图片经由当事人许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