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江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王红江,1972年出生于重庆开县(现开州区),1989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现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曾设计了“船长一号”等仿古船,2008年被评为“影响上海设计的100位设计师”称号。
■ 感言:家乡的一草一木是我灵感的源泉,我愿用我的设计,把它的美展现给世界。
在网上查询上海旅游的相关攻略,得到的重点推荐项目就有去福州路的青年旅社感受外滩风光和乘坐“船长一号”仿古船游览黄浦江这两项。
事实上,这家颇具欧式风情的青年旅社和这艘仿古船的设计者就是王红江,一个对船和设计都有着特殊情感的重庆崽儿。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见到了王红江,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通过给他人画设计图来赚取生活费
1972年,王红江出生在重庆开县(现开州区)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得益于父母对我良好的教育,让我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王红江回忆道。
1989年,高中毕业的王红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修室内设计。
“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我从小就对建筑很感兴趣。”王红江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刚进大学,就遭遇到一个打击。
“我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绘画功底,但我之前没系统地学过绘画,看着身边同学们画的设计图,我一度非常自卑,几次都想放弃。”王红江说。
但重庆人骨子里那股不怕输的劲头,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整个大一学习期间,为了提高的画画水平,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绘图上,“别人画两个小时,我就给自己多加两个小时,甚至有时一画就是一个通宵。”王红江说。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王红江的绘图水平大大提升。
由于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从大二开始,王红江通过给他人画设计图来赚取生活费。“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通宵开放的食堂,有时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寝室熄灯后,我经常和同学偷偷跑到那里画,常常一画就会画一个通宵。现在想来,当时虽然辛苦,但却为我以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红江说。
王红江清楚地记得,大三的时候,为了赶图纸,他没有回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宿舍,通宵达旦地画效果图。“记得那年的大年三十,我在寝室画了一天的效果图,当12点的钟声敲响时,我放下画笔,来到窗前,凝视着故乡所在的方向,想着远在开县的父母,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王红江的努力没有白费,那年春节,他挣了4000多元钱。“刚拿到报酬,我立刻跑到邮局寄了1500元钱回家。”王红江说,“当我把钱寄回家的那一刻,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终于可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设计出多艘“船长系列”仿古船,成为黄浦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你知道这是什么?”采访的过程中,王红江打开电脑,指着一张照片对记者说,“这是我2002年,第一次见到‘船长一号’时所拍的照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94年大学毕业后,王红江放弃了前往广东的机会,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设计系老师。2000年,他帮助上海长江轮船公司把旗下的一所船员招待所改造为青年旅社,并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
2002年,上海长江轮船公司的领导再次找到了王红江。
“他说有一艘老交通艇需要改造,希望我能再次‘操刀’。”王红江介绍,随后他和这位负责人一起来到仓库,见到了“船长一号”。
“整个船体锈迹斑斑,甲板上堆满了垃圾,感觉就是一堆废铁。”王红江回忆。虽然觉得改造这堆“破铜烂铁”有点天方夜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王红江还是接下了这项任务。“我在长江边长大,大哥又是水手,自小我就想亲手设计一艘船。”王红江说。在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除了日常的上课,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船长一号”上。“我不仅在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资料,还拜访了造船专家和船史专家,向他们请教相关历史知识。”
和查阅资料相比,更让王红江痛苦的是绘制设计图。“仅设计稿就画了半年,改了9遍。”王红江回忆,最初是想把船翻新,但效果图出来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和其他船并没有多大区别,缺乏特点,只好重新设计。经过一次次修改和否定,王红江终于从古代帆船的设计中获得灵感,决定在船上加桅杆和帆,把交通船改为仿古船。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3年,“船长一号”正式在黄浦江上亮相,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它刚投入使用便受到不少游客的追捧,在短短5年时间里,便创造了1000万元左右的收益。
在这之后,王红江和团队一起,又先后设计了多艘“船长系列”仿古船,这些仿古船因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黄浦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5年,王红江还参与了“南海神·广州日报号”珠江仿古船的设计。2008年,王红江被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设计创意中心共同授予“影响上海设计的100位设计师”称号。
“设计可以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更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把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价值,为大家带来愉悦感。”这是王红江多年从事设计工作的感受。
一直关注家乡的水上旅游
离开故乡20多年,如今担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的王红江说起故乡的点点滴滴,依然十分激动。
“每当夜深人静,在开县中学学习时的景象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王红江坦言,在重庆学习生活的日子为现在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庆人那种认真做人、踏实做事、不推卸责任、有担当的品质,一直激励着他前行。
他向记者透露,参与过多艘仿古船设计的他,也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水上旅游。“去年暑假,我还专门带着老婆孩子乘坐了‘黄金8号’游轮。”王红江说,沿途他特别留意了游轮的服务和沿线线路的设计,发现和黄浦江、珠江的两江游船相比,重庆的两江游船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王红江表示,三峡游沿线的旅游风光是独一无二的,但游轮的体验项目还有提升空间。“建议从服务、游客体验上,把游轮和岸上景点做一个统一规划,甚至每艘船的设计、布置都可以打造出独特的风格,以吸引游客。”王红江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为重庆设计一艘两江游轮,把山城特色和巴渝文化都融入其中,让更多游客感受到重庆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