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喵儿石创意特区、北仓文创街区、龙美术馆、长安1862、寸滩老街传统风貌区……最近一年多来,类型多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江北区“拔地而起”,大量文创产业的快速聚集,让该区摇身一变,成为我市一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地,“文化创意”也逐渐成为江北区新的对外名片。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江北区文创产业发展实现“井喷”,记者就此进行了打探。
摒弃大拆大建,传承历史文脉
“目前,我们已引进了60多家各类文创企业入驻,预计今年八月正式对外营业。”29日,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喵儿石创意特区负责人说。记者看到,这里建筑外墙上大红色的涂装、创意十足的LOGO,都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特区中的各种创意型企业,也涌动出各种奇思妙想。
在试营业的“刀锋书酒馆”里,负责人将图书阅读、酒和咖啡相结合,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让这里成为了广大书友和图书作者们的一个互动聚集地;在“PS定制家居馆”里,利用生态原料进行创意设计的各种定制家具,让整个家居馆透露出浓郁的绿色气息和小资格调,该馆试营业短短三天,就接到了近80万元的订单;在“嗡空间”体验馆里,作为摄影师的店主展示了众多照片、藏画、藏饰,还准备了可口的藏餐,让顾客莅临其中可以全方位体验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老旧工业厂房。
“这是我们在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摒弃大拆大建,注重历史传承的一个体现。”江北区文化委主任谭洪介绍,一方面,江北区作为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遗留着大批的老旧闲置厂房。另一方面,在如今江北区发展土地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江北区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大拆大建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
为解决和调和这一矛盾,江北区将文创产业发展与城市二次更新相结合,利用现有的闲置老旧厂房,通过引入企业整体包装,将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搭建起喵儿石创意特区、北仓文创街区、长安1862等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发展,还为文创产业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其文化创意的丰富土壤。
喵儿石创意特区就通过整体包装原有的“白猫日化老厂”,将“车间”变为了创意创业空间,“锅炉房”变身艺术中心,成为一个集文化产业、创意办公、体验式消费、互联网经济为一体的文创产业基地。
如今,江北区依托这些文化创意平台,已吸引了上百家各类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随着今年喵儿石创意特区、北仓文创街区等大批文创项目的正式对外营业,江北区有望成为我市未来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优化发展生态,激发企业发展潜力
“我在江北,你在哪里!”在江北区不少文创企业的对外宣传栏中,都有这么一本“江北新经济消费指南”画册,其中囊括了江北众多文创产业项目的精美介绍。可这么一本印刷精美的画册,却并非出自各文创企业之手。
“这是我们宣传部门转变服务思路,花费数万元,专门为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定制的一本画册。”江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驰说,自2015年江北区正式提出大力发展包括“文创产业”在内的六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以来,江北区各级各部门就转变发展思路,在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政府重点抓好街区规划、政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三件大事,以及搭建高效运行的政务服务平台上,优化企业发展生态,逐渐形成了一股推动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巨大合力。
北仓文创街区的诞生和发展就与此密不可分。北仓文创街区位于观音桥北城天街旁,是原江北区纺织行业的重要物流仓库之一,因产业搬迁等原因,已经闲置十余年。一名企业家曾说,企业要想在那里发展文创产业并非易事,其中涉及到规划、用地、审批等各种难题,即便所有程序都顺利走完,也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
而现实情况却是,去年起,江北区四大班子牵头,采取责任制,主动破除制约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规划、国土、市政、建委等各部门,主动上门对接,协调解决项目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仅仅一个半月,北仓文创街区就完成了相关的项目审批并启动建设。
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生态下,北仓文创街区快速发展,一座“让重庆开始阅读”的全民阅读大书仓基本成型,以全民健身为理念的重庆“走走族”、以女性创业价值提升为目标的“FEMME”等七家社团入驻北仓,为北仓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创产业链条的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去年江北区共整合资金3.5亿元扶持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并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停征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0项、取消非许可审批项目82项,清理整顿中介服务机构77个,全面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改革,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10650户、增长了14.08%。
注重龙头引领,增强产业凝聚力
几年前,当江北区文化委主任谭洪上任时,有一个问题让他非常头痛:市级的展览馆、文化馆、艺术馆、博览馆、美术馆等,江北区一个没有,在该区土地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再建也近乎奢望,但其又是江北区“文化旅游”这一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才能实现“破局”?
谭洪说,当时,江北区在经过思考后认为,有必要借鉴其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全区包括文创产业在内的文化旅游业发展。
在这一战略思考的带动下,江北区陆续引进了龙美术馆(重庆馆)、渝商博物馆、中国最美书店——方所、中国百强琴行——月光琴行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并引入众多社会资本大鳄,打造了喵儿石创意特区、北仓文创街区、长安1862、寸滩老街传统风貌区、南桥寺传统风貌区、唐家沱老街片区、“鎏嘉码头”等文化项目,让江北区的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影响力和凝聚力快速凸显。
以龙美术馆(重庆馆)为例,作为全国实力最强的私立美术馆,其不仅具有展示、推广和传播艺术之美的功能,还将艺术品融入到市民生活中,创意性地生产了与画作有关的画册、手袋、丝巾、饰品等衍生品,是文创产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正是在龙美术馆(重庆馆)的引领下,江北区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迅速增加,截至目前,江北区已经拥有了龙美术馆、渝商博物馆等五家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让谭洪之前的忧虑一扫而空。
而且,“龙头”的持续带动作用还在不断发酵,中国最美书店——方所2400平方米重庆店入驻阳光世纪,引发西西弗书店、重庆购书中心鲶鱼效应;中国百强琴行——月光琴行2000平方米旗舰店落户北城天街,带动形成乐器销售、培训、表演等上下游产业链条。
“江北文创产业发展正当时。”谭洪说,去年,在文创产业的带动下,江北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就达到45.1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3家,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落户江北,预计到2020年,江北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达到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