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买不起房的新西兰民众却管不了这么多了。在生存的压力下,“政治正确”是那么的虚伪,所谓的“理性”无非是站著说话不腰疼。无论那些“High Class”(高阶层)的主流政商界人士如何“口吐莲花”,整个中下层社会的民众对那些从当地人手中“抢房”的亚裔,尤其是华裔投资者的愤怒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这种情绪是一股脑儿的,Kiwi们可不会区分“这个人来自中国大陆”,“那个人来自台湾香港”;或“这个人刚来不久”,“那个人土生土长”,所有长着一张“中国脸”的我们,无论有没有从这火爆的房市里分一杯羹,都会被当成“炒房客”,都在为此“背锅”、为此“买单”!
近日,一位17岁的华裔少女给本地主流媒体英文《先驱报》致信,表达了内心的无助。这个出生在新西兰,成长在新西兰的华裔第二代,一夜之间忽然发现在自己的“祖国”好像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我被当做了外国人,越来越多的本地人不欢迎我,就好像是我把他们的住房抢走了似的!”.......“无论怎么做,我在这个国家里都像是一个外人!”
这位少女的感受绝非特例,屋仑华侨会所会长Kai Luey(吕显华)表示,不少和这位少女有类似经历的华裔第二代、第三代都或多或少有同样的想法:“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华裔社会总会成为『代罪羔羊』。这是最好找的目标,所有人的手指都指向我们......我认为的确有一些房屋被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海外投资者买走了,但人们却刻意把华人刻画成『罪魁祸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房屋问题再持续下去,所有人都将成为受害者!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哪怕生于斯、长于斯都无法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甚至因此而遭到排斥,我们不远万里离乡背井,又是在追寻些什么呢?
下面是我们翻译的公开信,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最好能带来一些思考: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涌入新西兰“抢房”。对于我这样的高中最后一年的学生来说,这本不应该是什么热门话题,但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作为一个在新西兰成长的华裔新西兰人,我一直为自己自豪,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自豪。我自豪出生在新西兰,自豪在新西兰良好的教育体系里成长,更为我的父母自豪,他们日夜工作,为我们带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希望能尽全力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最近我却感到越来越不受到这个社会的欢迎!在这个我度过迄今所有岁月的地方,每天却被当做“又一个从本地新西兰人手中抢走住房的外国人”看待。无论我多么热爱这片土地,就因为和我同样血统的人夺走了这些本应属于本地社会的机会,我就遭遇了不少人的白眼。要知道,这些机会原本我应该也是有份的!我的父母并不是那么有钱,他们也无法在我买房的时候支持我。在这件事上,我不比我的高中同学们有什么优势!我也没人可以依靠,我也只能靠自己!
当我父母多年前移民新西兰时,他们放弃了很多机会,几乎身无分文。然而,他们没有依靠新西兰优良的福利体系,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开始生活。他们从最低工资的工作做起,省下每一分钱还贷款,去承担我们的第一套住房,这意味著我们家的小孩永远无法得到最新的衣服,或我们最想要的玩具,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用我们可以做到的方式生存!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是付出艰辛代价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如果想成为有钱人,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梦中房屋和车子”,就必须努力工作!和很多其他高中生一样,我每一个学科都认真学习,对大学和未来的生活有很多憧憬和目标。在18年后,我们这个一度贫穷的家庭过上了好的生活,而我也将开始追逐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然而,当看到日益疯涨的奥克兰房价,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应该为自己审视一下这个问题。从和我交谈过的一些外国买家来看,新西兰就像天堂。我们的社会非常成熟,发展良好;我们的环境让人嫉妒;我们的房价和很多其他国家相比并不贵,是多元化投资的好机会。不像其他地方,比如悉尼,新西兰没有什么限制措施。然而,当新西兰看来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地点的同时,资金涌入对这个国家却不总是好事!
需求增加导致房价疯涨,房东们乐坏了,我的父母很幸运能从中得利,也提高了我们家庭的生活水平。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生,这同时也让我感到害怕:房价的巨大增幅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鸿沟越来越无法逾越,对此我有第一手的亲身经历。
我们现在居住的住房是10年前以40万的价格买入的,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翻了一番。然而,我大学毕业后预计的收入却不比我父母当年多多少!这意味著,过去可以通过努力奋斗得到的东西,现在可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了!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没有父母的大力支持,是很难买下第一套住房的。无论你多么努力工作,没有预先准备好的财产,也许永远也无法踏出进入房产市场的第一步!
这就是我生活的世界!我是一个少数者,虽然自认为多数者,但却被当做“外人”看待,和其他人好像不是同一边的。我被看做“夺走大家机会的人”,尽管我自己的机会也被夺走了!!!
来源:新西兰中文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