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造”微耕机热销全国 摄/夏昌铭
重庆频道消息 去年年底,位于重庆綦江区三江街道办事处的重庆安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再度响起了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这阵阵轰鸣声,一度停歇了长达5年之久。2012年,重庆安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前身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全面停产,工人逐渐从待岗变为分流、下岗。
机器重新响起,预示着一个企业的“起死回生”,也昭示着一个落魄老工业基地开始老树发新芽。
“三江街道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推老工业基地重现活力。”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
A 老工业基地遭遇“滑铁卢”荣耀不再
三江街道是綦江区传统工业聚集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工业文化历史和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
辖区内原有重庆重冶铜业公司、重庆四钢钢业公司、重庆钢丝绳厂、重庆茧丝绸厂等多个重庆市、县属国有企业,产业工人约3万人,生产历史可以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
“近年来,三江老工业基地惨遭‘滑铁卢’,逐渐落魄。”三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受原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市场竞争力弱,逐渐宣告破产、停产,三江老工业基地几乎一度荒废。
同时,经过改制后具有潜能的优质企业,也因承担原有体系内沉重的社会包袱而每年亏损。原有的工业集聚地曾一度成为矛盾、失业、信访高发地,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损毁。
如原系重钢集团子公司的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原有职工万余人,公司不仅承担生产发展的重任,还承担社区管理各项工作职责。
但因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于2010年全面停产,工人逐渐从待岗变为分流、下岗,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转和社区日常管理需靠集团公司补贴和出租部分厂房租金才能维持。
B 盘活资源让“旧”厂房响起“新”声音
遭遇“滑铁卢”不是永恒的失败,尚有机会重新崛起。三江老工业基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
2012年,綦江为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开始制定振兴三江老工业基地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出台专项政策促进基地发展。
“推进企业重组、闲置资产改造和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有效资产优化利用。”该负责人说,三江老工业基地仅国有企业留下的厂房面积就达15万平方米,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安全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原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后成立的安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轻装上阵”,靠高新技术实现“起死回生”。
同时,重庆华浩铜业公司因改制不彻底等多方面因素,企业管理人员臃肿,社会职能管理开支巨大,每年严重亏损,无更多资金投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更新。
通过与有研粉末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成立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发展难题,还得到了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资产重组、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让‘旧’厂房响起‘新’声音。”该负责人说,三江老工业基地去年新引进15家企业,均属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基地入驻企业达66家,去年产值达20亿元。
C 改善环境让“老”厂区变成“新”社区
老工业基地以前的落魄,也导致了老厂区的落魄。
据介绍,国有企业逐渐宣告破产、停产后,三江老工业基地几乎荒废,存在着国有闲置厂房、道路等设施老旧、破损等问题,与綦江区城市形象严重不符。
老工业基地通过资产重组,靠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起死回生”后,老厂区也逐渐换新颜。
“为降低招商引资入驻企业改造整治成本,区里对急需改造整治和规划的项目进行统一清理和安排。”该负责人说,两年来,共投入厂房、电力设施、道路等改造资金950万元,基地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时,为规范管理制度,邀请物业管理公司入驻基地,对入驻企业生产环境、职工食宿等开展配套服务。
至此,老厂区得到逐步改善,摇身一变成美丽宜居的新社区,并成为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
截至目前,三江小企业创业基地共招商引资中、小、微型企业105家,实现销售收入约4亿元,解决7000多人就业。
文/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