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羊还羊”已不新鲜。记者近日从巫溪县上磺镇了解到,该镇历经数年探索,衍生出了“借牛还牛”“借兔还兔”等模式,目前已有300多农户参与,其中70多户建卡贫困户已通过该模式脱贫。“搞扶贫工作,要避免一刀切。”上磺镇党委书记谭玉军说,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具体产业精准定策。
几年前,上磺镇曾推行过由政府主导的“借羊还羊”模式:即由政府出钱购买能繁母羊无偿借给农户,一年后按相同重量返还,再将农户返还的山羊借给下一户。当时,贫困户争相来领羊,积极性很高,但效果却不大好。为啥?不少农民认为政府扶贫资金购买的山羊无需偿还,饲养起来没有积极性,更有人在领羊回家的路上就将羊卖掉了。那年,政府借出的600只山羊,一只也没能收回。
后来,当地出现了不少养羊企业和大户。“从2013年起,我们开始探索让养羊企业主导借羊给贫困户的模式。”谭玉军说。即由养羊企业跟贫困户签订协议,将能繁母羊或羊羔借给贫困户,一年后贫困户归还所借母羊或羊羔。而政府退居幕后,为企业“把关”。如此一来,村民借羊有了协议和乡里乡亲间的人情作为约束,归还有了着落。
一年后,“借羊还羊”增收效果明显。村民借一只能繁母羊,两年内能育三只小羊羔。只要不出现疫病,农民借1只母羊,两年后至少可卖3只小羊,收入两三千元。
后来,这一企业主导的模式在巫溪县规模化推广。
但不久,这种模式就暴露出了不足——农户还羊周期为一年,期间企业没有收益不说,还必须派技术人员挨家挨户上门防疫。
为保证企业借羊积极性,上磺镇镇政府为其借出的羊配套补贴扶贫资金,同时鼓励企业为山羊购买保险。除去政府补贴外,企业只需为每头羊花上24-30元不等的保费,一旦出现疫病,便可获得母羊最高600元、公羊最高1000元的赔偿,企业和贫困户得以实现双赢。
“借羊还羊”扶贫效果好,那么,其它牲畜能不能“借”呢?
2014年,上磺镇草食牲畜养殖园先后引进了宝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巫溪县半山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发展肉兔和肉牛产业。
在上门协商后,去年3月,“借兔还兔”和“借犊还牛”模式应运而生。
以养殖肉兔为主的宝瑞农业将一个月左右的脱温兔借给农户,农户在家养殖30-45天后,企业以市场价按重量回购。一个养殖周期内每只兔子农户可获利7元。以每次借50只、一年借8次计算,农户一年可获利2800元。尽管养殖周期短,但由于肉兔养殖规模动辄几十上百只,企业需要派出多名技术人员指导,因此,政府也为企业配套扶贫资金支持。
而“借犊还牛”模式则不同。谭玉军介绍,半山牧业出借两三百斤重的架子牛给农户育肥,约半年后回购肥牛。一般来说,农户半年时间便能将牛育肥到八九百斤,按照每头牛平均增重600斤、保底收购价每斤12.5元计算,农户半年便能获得7500元收入。此外,由于牛是大牲畜,附加值高、抗病能力强,企业的利润可以保证,因此,“借犊还牛”不必配套扶贫资金,养殖风险也最低。
近日,渝陕鄂山羊交易市场在上磺镇开门营业,对山羊的需求量激增。结合新的需求,上磺镇又预备将原先的“借羊还羊”模式加以拓展,由渝陕鄂交易市场收购小羊,将小羊借给农户育肥几个月后,按净重保底价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