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转乾坤951
一声空炮
南太井蛙
俄国「十月革命」差不多一百年了,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如果读过几天书的,几乎都有「苏联情结」。就象我们的父辈,若是在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段时期,曾经上过教会学校的话,多少会有「美国情结」,因为那时候中国的医院与学校甚至体育队伍,很多都是美国基督教会所办所建。
说到「苏联情结」,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十月革命」,一部《列宁在十月》的黑白电影不知反复看了多少次,影片中列宁一手扣襟,另一手伸向前方召唤布尔什维克起来战斗的镜头,已成为心中的经典,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胸前交缠子弹带的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头戴布琼尼帽身穿大衣的俄军陆军涌向冬宫夺取政权,这一场景更是镌刻脑际……那时候人们言必称「苏联老大哥」,因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因为「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没几个人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记性好的或许还记得几段短句,断章取义,意思并不完整。而对「十月革命」中究竟发生了甚麽事,大多数人也只是靠看电影读小说或听宣传说教。苏联解体后随着许多秘密档桉解密,俄罗斯还举行了列宁书信文件着作实物真迹展览,血写的史实才一一公诸于世。
直至一九一七年四月为止,列宁仍在瑞士,他已经远离俄国十四年之久,那发生的二月革命跟他并无关係。他是受到德皇资助,乘搭由德军护送的专列回到俄国的。现在的俄罗斯学生课本中介绍的这段历史,跟我们几十年前在学校里读到的「十月革命」恰恰相反,完全不同。
现在的学生课本内容指出二月革命,是俄国民众人民自发起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成功后曾经成立了由立宪民主党组成的临时政府。而列宁是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数千万马克支持下,购买枪技,组织武装,并返回俄国的入。
他在十月发动了政变推翻临时政府,在掌握政权之后,列宁马上回过头来镇压支援自己夺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从而独掌权力,对外立刻与德国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拱永久手割让给德方。
对内为确保政权的稳定,他在光代表大会上宣佈﹕「凡是公开宣传孟什维克主义者,我们的法庭应一律予以枪决。」他主导下的政治局集体决定,将一批知识份子驱逐出境,还镇压了要求实行自由选举、自由贸易等的客琅施塔得水兵。从一九一七年十月至一九二二年底,苏联有二百多万人被驱逐或被迫逃亡国外。
普列汉诺夫曾经感叹:「列宁为了把一半俄国人赶进幸福的社会主义未来中去,竟能够杀光另一半的俄国人。」
俄罗斯学者安.鲍.祖波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国史(1894—2007)》之中,用大量历史事实揭示列宁创建的苏联原是人间炼狱。该书现已用作俄罗斯+一年级(高中二)学生应用的历史教科书。
《二十世纪俄国史》记载了在列宁「专政的定义就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直接依靠暴力的政权」这一思想主导下的「红色恐怖」大屠杀。
全俄各地有六百一十个「契卡」工作委员会,四年内杀人超过二百万。由于当年相关档桉被密封又经篡改,初步估计死亡人数在六百万左右
列宁对支持自己夺权的工农群众同样残忍,工人每天要工作十二到十六小时,仅圣彼得堡一地,短短三年里就有三分之一人口因饥饿疾病和政治原因死亡。
《二十世纪俄国史》书把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之交,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称为「第二个农奴法」,当时估计有二百万富农,二百五十万中农,八百万贫农,列宁认为富农乃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势力,所以要实行消灭政策:第一类,顽固反革命分子枪决;第二类,流放或强制迁移至边远地区;第三类,赶出原住地。
一九三零年一月三十日的苏共中央记录显示,仅仅在一个多月就有二十万富农被剥夺财产,六十万被枪杀或遣至集中营,十五万被强制迁移至边远地区。
以上这些都是《二十世纪俄国史》经过考据的信史之中极小一部份,也是近年来许多俄罗斯中学生都已经瞭解到的真实的「十月革命」历史。
「十月革命」到底给中国大陆送来了甚麽?福祉还是灾祸?许多中国人心中有数,否则也就不必搞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了。
记起一位到过俄罗斯的朋友谈起过,许多中国大陆公派人员和游客进入俄罗斯,都会参观冬宫,有些人寻找当年激战留下的弹孔,却甚麽也没有找到,便询问当地的俄罗斯人,得到的回答是根本没有「攻打冬宫」这一回事,当年布尔什维克进入冬宫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而进攻冬宫紧张刺激的场面,只是艺术的想象加工与渲染罢了。
「那麽阿芙乐尔巡洋舰发射的那一颗炮弹呢,打到了甚麽地方?」还是有人心有不甘,继续追问。
俄罗斯人笑了,连他们的孩子都知道,那只是一声空炮而已。
(关于「十月革命」有两派观点,彼此针锋相对,本文只是个人根据网络相关资料编写的一得之愚,或有错漏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