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灿展示刚做好的重庆小面。
重庆频道消息 凌晨4点,古老的荆州城,披着薄薄的朝雾,仍在沉睡中。
黄国灿已经从睡梦中醒来,在满满的期待中,新的一天,从制作新鲜、热腾腾的臊子开始。
在他的精心配制下,翻滚的开水,滴着露珠的青菜,鲜红的辣椒,最终组合成一碗碗麻辣、鲜香的小面。
“哧溜”吞着重庆小面,荆州人也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为开店尝遍荆州较知名面馆
黄国灿的重庆面馆,位于湖北荆州市沙市区太岳路。
2012年以前,在黄国灿的创业词典里,并没有“小面”二字。
开过出租车、打过工、开过餐馆的黄国灿,2012年夏天,应同学的邀请,抱着开川菜馆的创业梦想来荆州考察。
一番细心考察后,黄国灿最终决定放弃开川菜馆,转而开面馆。
在黄国灿看来,这里的川菜馆,生意相对冷清。反而早餐馆和早餐摊点,却人气爆棚,常常出现排队的现象。
黄国灿还了解到,在荆州有10万重庆人工作和生活。当地各种打着“重庆牛肉面”、“重庆麻辣面”、“麻辣重庆面”等招牌的小店星罗棋布,但在他看来,都不是麻辣、鲜香的地道重庆小面。
为做出地道的重庆小面,也为重庆小面更接地气,黄国灿在一个月内几乎尝遍了荆州城大大小小较知名的面馆。
在尝的过程中,黄国灿还发现了当地小面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面馆面积小,基本在10-30平方米左右,通常还不是透明厨房,没有空调;相对来说,环境卫生要差一些。
“我要开一个洋气、宽敞的重庆小面馆。”在朋友的帮忙张罗下,黄国灿的小面馆在2012年8月开张了。
为摸索当地人口味
连下3斤面做试验
50多平方米的小面馆,整齐的桌椅,立在墙角的柜式空调,透明的厨房里,摆着重庆小面的各种调料,明了的小面价格表……
让荆州人眼前一亮的重庆小面馆,营业之初,却遭遇“水土不服”。
“你看,这个面怎么煮得这么软,怎么吃呀!”开业第一天,黄国灿就遇上当地一位60多岁的挑剔吃客。
听到这话,黄国灿立马放下手中的活,一边道歉,一边说:“我再给您煮一碗。”
“你怎么又把面煮硬了!”第二碗面端上来后,老人还是不满意。
“不急,我再给您煮一碗,直到你满意为止。”黄国灿又煮了第三碗面。
黄国灿满含诚意地将小面端到老人面前,心里却咚咚直跳,额头上渗下大把的汗水。
“小伙子,冲着你的态度,这碗面我吃了。”老人的肯定,让黄国灿如释重负。
黄国灿后来才知道,当地人不同于重庆人喜欢吃煮得软的面,而是喜欢九成熟、软中带点硬的感觉。
为此,黄国灿在坚持地道的重庆味不变的原则上,在面的生熟程度上尝试改变。可要煮到荆州人爱吃的程度,火候并不容易掌握。
“刚开始,顾客说我把面煮烂了,我就把面煮硬一点,结果面又没有煮熟,是生的。”黄国灿回忆说:“有一次,自己在面馆里,下了足足3斤的面,结果面全煮糊了。”
重庆小面以佐料著称,黄国灿在这方面也颇用心——当地的调料,调不出重庆的味道,为此,辣椒油、花椒面等原材料,他都从重庆采购,购买的酱油、醋都是名牌,牛肉、肥肠用最好的部位,决不用“孬货”。
踌躇满志的黄国灿没有泄气,自己在家里一天三顿都煮面吃,一个多星期过后,他煮出的面终于获得当地人认可。
面店生意红火
在黄国灿的店里,细心的人会看到门上的两句话:为大家都快捷,请排队。
店内价目表下,则醒目地写着:我做得不好请给我说,我做得好请给别人说。
美味的小面滋润着食客的胃,朴实的话语温暖着食客的心。
一传十,十传百,黄国灿的重庆面馆在当地人中渐渐有了口碑。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国灿的面馆从早上5∶30开始到6∶30,就会迎来食客的第一批高潮。
7∶20,马路对面的农贸市场开始人头涌动,黄国灿把掌勺权交给妻子,自己则把5张方桌和20张凳子摆到门外。
不多一会,店内店外12张桌子都坐满了顾客,门外已经有10多个人排起队等待。
而开业第一天“刁难”黄国灿的食客,也成为面馆的常客。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是这样描述重庆小面的:“小面之小,小到它是重庆人生活里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元素;而小面之大,大到这座千万级人口的都市里,几乎人人都爱它,离不了它。”
如今,黄国灿的重庆面馆,默默地陪伴在当地荆州人和重庆人身边,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来到这里尝一碗重庆小面,入口的第一感觉就是地道,那股先辣后麻的感觉和在重庆吃到的非常像。”这里的一位常客、曾在重庆呆过6年的一名荆州当地人如是说。
将小面馆开进荆州CBD
央视纪录片《嘿!小面》曾这样写道:“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鲜香里,搅拌着一个城市的生活作料;它的热气蒸腾里,上演着无数重庆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将重庆人的麻辣故事搬到荆州的黄国灿,如今已经开了两家重庆面馆。
现在黄国灿平均每天卖出500碗小面,日营业额达到2500元左右。
如今,他正筹划着将第三家重庆面馆开进荆州CBD——万达商场。
“我说良心话,做良心事,挣良心钱。”面对蒸蒸日上的生意,黄国灿这样形容自己创业的秘笈。
“我希望以后能回家乡开店,我想和我父母以及孩子住在一起。”黄国灿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