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老百姓非常崇拜三国名将张飞,尊其为张王菩萨。张飞庙已矗立云阳1700多年
●张飞庙收藏有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600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其中有不少传世珍品
●张飞庙整体搬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10月10日,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相传,这是三国名将张飞诞辰1849年的日子。
与云阳县城一江之隔,盘石镇龙安村的三国文化广场上,新落成的张飞铜像高12.5米,巍然耸立,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手执仗八长矛,气势恢宏,虎虎生威。
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而来,既为参加一年一度的张飞庙庙会,也为一睹新铜像的风采。三国文化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铜像身后,张飞庙鳞次栉比、依山傍水,静静矗立。
从旧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迁建到如今新县城对岸的大梁山麓狮子岩下,张飞庙静静矗立在云阳已有1700多年。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赋诗留联,令其“张祠金石,甲于江东”“江人文藻,称胜地矣”。
云阳有10余座张王庙桓侯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系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三峡文化研究学者胡亚星介绍,相传张飞于阆中被部将张达和范疆所杀后,头颅被丢入江中,顺水漂到云阳后被一老渔翁捞出,安葬在云阳旧县城对面的飞凤山麓,后来人们就在飞凤山麓建庙祭祀张飞。
“云阳老百姓非常崇敬张飞,尊其为张王菩萨。”家住云阳县城的王远盛说。
据了解,云阳全县有大大小小10余座张王庙、桓侯庙(宫)等,这在全国亦属罕见。尽管名字有些差异,但足以说明,张王菩萨已深深地进入了云阳普通百姓的记忆里。
以最著名的这座张飞庙为例,记者看到,张飞庙内的柏树上,一年四季都挂有许多红绳和红布条,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据介绍,当地老百姓过年杀猪,都要面向张飞庙的方向敬香祭拜;到现在,云阳人买了新车,外出打工等,都要到庙前坝子上放鞭炮……
极具地方特色和民俗价值,是张飞庙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云阳县文管所所长温小华称,除了民俗价值,张飞庙之所以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表示,2002年迁建前的张飞庙,是在清朝嘉庆年间遭遇一次火灾和同治年间遭遇特大洪水毁损后,在原址重新布局修建的。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望云轩、杜鹃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加上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等景场,秀美清幽,让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不仅如此,张飞庙还收藏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600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据统计,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书画多达数百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
溯江而上32公里,八成材料来自原庙
2002年10月,三峡工程蓄水在即,作为“巴蜀胜境”的张飞庙面临水淹,必须搬家。新址是溯江而上32公里、云阳新县城对岸盘石镇龙安村的狮子岩下。
实际上,当年张飞庙的选址也出现过较大分歧。
温小华告诉记者,有很多人希望张飞庙建在新县城内,以方便日常管理,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文物专家却认为,新址定在新县城,失去了文物所在的独特环境,也可能造成文物过度开发利用。
在专家看来,如果新址选在新县城对岸,则有利于保持依山临江的气势,保留上千年来形成的与县城隔江而望的人文环境,还有利于安排张飞庙原有的建筑布局,也更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
经过多番讨论和协商,最终敲定让张飞庙仍然与县城隔江相望。
“新址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张飞性格中忠勇刚烈的文化内涵。”胡亚星说,张飞庙背依高山,面临大江,体现了张飞的勇猛刚烈的性格,张飞庙大门与原庙同在一侧,虽然不在正前方,很奇特地建在侧面墙上,但有人说这是面向成都(蜀国)方向,突出了张飞对刘备忠诚的一面。
为了保护三峡地区这一重要人文景观,国家不惜投入4000多万元,整体原样在新址复建张飞庙。
2002年金秋,薄雾笼罩清晨的江面。
当工匠们小心翼翼从碑室屋顶取下第一块青色瓦当时,江风徐徐,吹去了薄雾,“江上风清”四个大字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眼前——张飞庙迁建工程正式开始。
温小华介绍,由于“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当时的整个“搬家”过程中,技术工人们大多使用瓦刀和木锤,只有木锤奈何不得时才使用铁锤,以避免在拆卸过程中对文物造成钝伤,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拆下的文物进行了防水、防火、防虫处理,用包装箱层层包裹后再由专人押车运输,专人验收,专人监督,一次运送到位,中途不停车休息。
2003年7月,张飞庙复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张飞庙迁建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如今的张飞庙,80%的材料都来自于原庙。“张飞庙的整体搬迁是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成功案例之一,在这过程中,它也将很多三峡文化的内涵都传承了下来。”曾参与张飞庙迁建后评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郝国胜这样评价。
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
如今,座落在云阳新县城对面的张飞庙,已是4A级景区,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百万,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在此期间,云阳每年对张飞庙进行修葺和文物保护,张飞庙景区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完成核心景区征地21.69亩、新建7000平方米停车场等项目工程,景区陆上游客接待中心、三国文化年表大道、民俗表演戏台等项目也正在逐步完成。
“尽管如此,文化传承应该讲求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郝国胜认为,对于张飞庙这样一个国宝级文物单位而言,最好是让管理企业和文物保护单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下一步,云阳还将全面提升张飞庙景区旅游品牌和服务设施水平,以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综合性旅游景区为目标,充分挖掘景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