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民在某超市挑选猪肉。
重庆频道消息 4年前的夏天,持续高涨的价格让“二师兄”有了“飞天”功能。而今年,“二师兄”再度“飞”起来,价格一路飙至四年来同期最高。
有数据显示,2015年春节过后,国内猪肉价格节节攀升。4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涨幅已超过15%。昨日,商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截至上周五,我市猪肉(白条猪)批发均价涨幅达25%。其中,部分终端菜市场内,仅纤排零售价每斤就涨至最高40元。
在专业人士看来,要安抚好“二师兄”,倡导现代规模化养殖,实现生猪全产业链,打造一流远期交易平台,甚至融入时下流行的“互联网+”等工作都亟待推进,而其中如何打通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信息沟通渠道甚为关键。
惊
市场端
消费者的惊讶:纤排每斤40元
“娃儿想吃排骨了,本想买点纤排回家红烧,哪知价格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家住渝中区较场口附近的市民刘女士见到商报记者,幽默地调侃:“要近40元/斤!”
“就在最近三四天,猪肉价格突然拉高。”位于渝中区较场口的石灰市菜市场采价员江平向商报记者介绍,即便是去年同期,该市场每斤纤排的零售均价也不过十六七元,而现在,一斤纤排都要卖至38~40元了。
据了解,在石灰市菜市场,除了纤排,三线肉昨日零售均价涨至15元/斤;精瘦肉每斤则涨至18元左右。“去年同期,我在市场上买三线肉,最高也不过十二三元/斤嘛。”江平回忆。
“进价涨了,零售价自然就涨了。”一位肉贩告诉商报记者,从2015年春节后,肉价就开始了缓慢上涨,而进入4月中旬,价格上涨速度开始加快,平均每天涨幅就有0.2~0.3元/斤。
该肉贩回忆,几周前,每斤猪肉进价也才9元多,而目前已涨至最高12元/斤,“夏季本是消费淡季,虽然还不至于亏,但进货也不敢多进。”
按过往经验看,夏季的猪肉价格波动不大,但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最新一期监测数据显示,4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涨幅已超过15%。与4月16日相比,7月14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上涨15.1%、15.0%。分地区来看,超过九成省区市的猪肉价格上涨,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的猪后臀尖肉和猪五花肉价格涨幅均居前,在26.3%~48.2%之间。
乐
生产端
养殖户的兴奋:一头猪赚近800元
2009年三四月份,最低谷时,在荣昌,当时生猪出栏价仅4元/斤,成本却在6元/斤左右,卖一头猪要亏四五百元,让当地不少养殖户心灰意冷。如今,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们终于等来赚钱的好行情。
“目前我们这边平均每头猪可以卖到9.5元/斤。”昨日,荣昌峰发生猪养殖场老板吕文虎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除去6元/斤左右的成本,算下来一斤猪肉卖完可以赚近4元,“按一头猪200斤计算,每头我就赚了近800元”。
“真没想到,猪肉价格会涨。”昨日,涪陵一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则告诉商报记者,前两年猪肉价格都一直在低位徘徊,出栏价一度在每6~6.5元/斤徘徊,“而今年6月底,出栏价则涨至了8元/斤。”
而垫江一位养殖户则表示,6月初时,当地生猪出栏价就涨至了7.5元/斤。“当时我还是忍了下,没卖,结果到月底,价格又拉高至7.9元/斤。”该养殖户高兴地说,我索性卖掉了40头肥猪,“看这个行情估计价格还要涨,我剩下的这些生猪应该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囧
中间端
屠宰企业的尴尬:杀一头猪亏30元
在养殖户开心数钱的同时,衔接生产端和市场端的屠宰企业却有些尴尬:屠宰一头猪还要亏钱。
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受肉类消费市场疲弱等因素影响,肉类的屠宰加工量增幅明显下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让屠宰加工业营收直线下滑,利润薄如刀片。
“按惯例,我们每天要屠宰3500头猪才能盈亏平衡。”昨日,华牧肉业分公司的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但目前,由于猪源减少,该公司目前每天屠宰量仅在2700多头。该人士透露,正常情况下,以一头200斤的猪为例,屠宰后获取的毛利只有50元,除去40元的人工、屠宰、水电及销售等成本,最后利润仅有10元,“目前收购价每天以0.2~0.3元的幅度上涨,宰一头猪要亏20~30元。”
“在屠宰加工成本中占到70%以上的猪肉原料在短期内上涨30%,让整个屠宰业都感觉不好了。”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屠宰业分析师谈到,而此前已公布的一些屠宰企业的业绩证实了该分析师的说法。据悉,作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雨润集团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约7亿港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611万港元。同时,双汇、得利斯等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今年的盈利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探因
母猪存栏量低拉涨猪肉价格
“此次淡季涨价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昨日,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姬光欣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到,推动此次猪肉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使生猪供应紧张,屠宰企业采购困难,从而拉动生猪价格上涨,进一步带动猪肉价格的提升。
姬光欣表示,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的时候腹泻病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因此,目前时间正好是供应最低位的时候,现在是供需两低,“不过,这次供应比需求更低,生猪存栏量连续13个月呈现下降。”
另外,姬光欣还指出,自2011年国内猪肉价格高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肉价持续低迷让不少养殖户和企业采取“淘汰”能繁母猪的措施,加剧了目前供应的吃紧。
“我的养殖场规模大概在300多头,仅去年,我就通过低价销售和宰杀等方式‘淘汰’了100多头能繁母猪。”荣昌峰发生猪养殖场老板吕文虎向记者透露。
来自重庆市荣昌县畜牧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县在2014年后就出现大面积“淘汰”母猪现象。其中,2013年底,该县全县共有13.5万头母猪,至2014年底时,只剩12.6万头。至2015年7月份时,只剩11.6万头。
分析
安抚“二师兄”亟待打通中间渠道
在我国,猪肉价格是监测CPI的重要构成部分。今年,猪肉价格已在很多地方对上半年CPI上涨起到了明显推动。后市生猪、猪肉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而伴随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猪周期”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
不过,在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姬光欣看来,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上呈现周期性波动是正常的,要想彻底打破仅存于理想。“其实,从最近几年的统计分析来看,我国的‘猪周期’现象表现形式已发生改变。”姬光欣分析,已从最早“一年上涨一年下跌”演化到“三至四年波动一次”。
“未来,要想彻底让‘二师兄’温和起来,现代规模化养殖,实现生猪全产业链,打造一流远期交易平台,甚至融入时下流行的“互联网+”等工作仍值得继续推进。”姬光欣表示,最理想状态自然是,生产端与中间端的屠宰企业实现信息相互渗透,即屠宰企业直面并掌握终端消费需求,将信息汇集成大数据及时传导给生产端的养殖者或养殖企业,养殖者或养殖企业根据终端消费需求有计划地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
“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生产端与屠宰企业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信息对接。”不过,姬光欣则坦言,不少企业也开始或者已经初步形成了: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但现实是受利益驱动,产业链上每个组成部分仍执行独立的利益核算,也就导致了近期有的所谓全产业链企业出现不管屠宰环节猪源问题,直接抛售养殖的生猪,进入“哪块业务赚钱就把重心转向哪块”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