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7月16日消息(晏珊)近日,大家被一条《三伏天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冰饮、雪糕》的网帖刷了屏,看完市民将信将疑,也不禁唏嘘,温度这么高,还不让吃雪糕,太残忍了吧!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蕾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中焦虚寒的人在夏天,吃冷饮、凉食会让脾胃进一步受寒,时间长了不但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还会降低整体抵抗力,导致诸多慢性疾病的加重,所以不建议在伏天的时候过度‘吃凉’。”
贪凉易引发多种慢性病
“寒凉食物对肠胃和邻近的心脏和动脉都有刺激,会导致胃肠痉挛,或者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王蕾说。中医上来讲,摄入过多的冰水,冷饮,会导致更多的寒气进入体内,而原有的寒气又排不出来。而这时体内所有参与代谢的生物酶停工,等待身体升温,而为了升温,身体就要加倍的产能,这种消耗会把人耗虚,这就会造成中医所说的阳虚。
而传统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而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一旦阳气受损,就会造成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不足,导致各种代谢机能有所减退。王蕾介绍,很多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而寒邪又凝滞在体内,久久不能排出而造成的反复发作。
“中医提倡扶正祛邪,强调把身体里的阳气补足后才有力量把寒气排出体外,”王蕾强调,盛夏之际是自然和身体阳气旺盛的时节,此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来借势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三伏天养阳不但不会‘火上浇油’,而是‘正当时’。”
驱寒不能光靠喝热水 三种方式来帮忙
那么,该如何补阳祛寒呢?最近在朋友圈里却流传一条冬病夏治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期间不喝冰镇饮料,喝热水可把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从而达到补阳的目的。此法真的有效吗?王蕾认为,喝热水尽管是很多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如果说靠喝热水排出体内积聚多年的寒气,这说法夸张了,也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除了夏季贴敷疗法,王蕾建议驱寒经阳还可采用灸疗和拔火罐。 据了解,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之一,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等理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而拔火罐也是常见的中医疗法,能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就会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对除去身体里的伏阴有很大帮助。”王蕾说。
但是王蕾强调,无论是“三伏贴”还是“艾灸”,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例如,属于火大热体质的人,从来身体里就不缺阳气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试试这些补阳的疗法了。
少开空调多运动 多食生姜也通阳
夏季一到,很多人经常由室外突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殊不知,这样很容易造成毛孔遇凉气时会突然关闭,从而将寒气郁结体内。因此,王蕾建议,夏季尽量不要长时间开空调,应该多运动,多出汗。
“从西医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来‘调节体温’,因为流汗后,皮肤温度平均可降低摄氏4度左右。而中医自古就有“出汗养生治病”之说,夏天出汗,是给人体提供了最好的除寒的机会。”王蕾建议,在夏天时,透过适当的运动,身体体表的温度上升、正确发汗,让末梢的微循环打开,帮助体内排出这些寒与湿。
而除了多出汗,王蕾认为夏季应多食生姜来补阳。 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是非常好的‘夏季补药’,夏天吃姜除了补阳、温阳,还能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