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苦干》中正在遭受轰炸的重庆城,城内一片火海。
纪录片《苦干》中经历大轰炸后的重庆市民。
大轰炸后,重庆城几乎成为废墟。
从《苦干》中可以看到,大轰炸后,重庆市民的脸上没有展现出惊恐。特约摄影苏思摄
重庆频道消息 一枚枚炸弹呼啸而下,一排排房屋轰然倒塌,整个城市燃起熊熊大火……《苦干》中,有一段长达17分34秒的画面,真实地记录了1940年8月19日、20日重庆遭受日军最猛烈轰炸的情景。这是迄今为止所见,由西方人士拍摄、最为完整的重庆大轰炸场景。
日军轰炸最猛烈的这两天,重庆究竟遭受了怎样的破坏?哪些地方被炸了?记者请专家进行了解读。
整个渝中区笼罩在黑烟中
1940年8月19日中午时分,山城重庆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大街上行人如织。突然,防空警报嘶鸣,市区高处悬挂起红灯笼——这是《苦干》临近结尾时的一段场景。
在拍摄者、美国记者雷伊·斯科特的镜头里,人群被紧急疏散,一拨接一拨的人潮涌向望龙门码头,乘轮渡前往南岸。
画面中,焦虑而紧张的人们不时抬头望向天空。离敌机到来的时间越来越近,最后一趟轮渡快速地驶向南岸。
轰炸开始了!低空盘旋的敌机投下一枚枚炸弹,长江上翻涌起巨大的水柱,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整个渝中区被笼罩在黑烟之中,一排排房屋瞬间倒塌。
“随着最后一波轰炸的结束,长江边上的重庆城陷入一片死寂。到处浓烟四起,升起的浓烟如双手般指向天空,希望得到上天的怜悯。”伴随着影片的旁白,只见数十分钟的狂轰滥炸后,画面里的整个城区陷入一片沉寂,数百栋房子几乎全部炸毁。
日军289架飞机投弹943枚
“1940年8月19日、20日,日军连续3次分8批对重庆主城实施地毯式轰炸。”西南大学教授、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洵介绍,8月19日凌晨1时42分,9架日机第一次突袭重庆市区,在枣子岚垭、国府路等地投弹。
《苦干》结尾处展示的,则是自19日中午起的大规模轰炸。此次134架日机分三批轰炸重庆,共投掷爆炸弹262枚,燃烧弹52枚。
“大田湾、两路口、储奇门、较场口等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城市到处可以听到炸弹轰鸣。”潘洵介绍,轰炸造成磁器街等30余条街巷全街焚毁,市商会、新华日报营业部、川盐银行、银行公会、美丰银行等均遭炸毁,美以美会之社交会堂中弹焚毁,仁爱堂医院、苏格兰圣经会、内地会等处均遭波及。
8月20日,当人们还未掩埋死者、救护伤者,新的灾难再次降临。
是日下午1时许,152架日机先后分4批对重庆市区及其周边的江北、巴县等地进行范围更广、投弹更多的轰炸。
“重庆城区以望龙门、临江门等地投弹最为密集。”潘洵介绍,由于彼时天气炎热,燃烧弹引起巨大火灾。当天市区共38处起火,熊熊烈火从大梁子起,一直到会仙桥,再把苍坪街的断梁残柱点燃,进而烧到青年会,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圈,繁华街道被烧成一片焦土。
“被毁房屋为数至大,一时无从估计,全市精华,几已全付一炬。”潘洵表示,8月19、20日两日的轰炸是日军在抗战时期对重庆市实施的最猛烈的轰炸。日军先后出动289架飞机,投下670枚爆炸弹和273枚燃烧弹,主要商业区等人口稠密地区惨遭蹂躏,炸死烧死市民342人,重伤332人,上万市民无家可归。其轰炸的规模和对城市的破坏度超过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
站在最前线的中国奇迹
不过,影片也记录和反映了,在日军猛烈轰炸下,当时重庆市民坚强的一面。
轰炸前,儿童在弹坑里游泳,小贩笑着在街上卖水果;待敌机过去,人们从地下钻出来,从废墟中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苦干》用真实的镜头告诉世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角落都有抵抗侵略的人们,在这些史诗般的奋斗中,站在最前线的是中国奇迹。”
“轰炸摧毁了这个国家,但轰炸能击垮建设这个国家的人吗?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如何抗敌,时刻创造着奇迹。这就是‘苦干’,刻苦的奋斗。”影片最后,斯科特这样解释将影片命名为《苦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