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已经修复,6月13日将正式亮相。这是记者5月28日在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重庆大足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消息。据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凿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于今年4月完成修复,5月初通过验收。在发布会上,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透露了千手观音修复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修复病害34处,用了1.5吨加固材料和100多万张金箔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黎方银列举了一串数字:修复材质包括千手观音造像上的石质、金箔、彩绘和泥4种;修复面积达220多平方米;修复中使用加固材料1.5吨,金箔100多万张;来自文物保护、美术、考古等多个领域的120多位专家参与了前期修复研究和修复指导;千手观音本体修复团队有50多人,耗费28080多个工作日,共修复各类病害34项,形成勘查报告70多万字……
这一个个数字造就的,是一尊再次焕发出庄严与壮美的千手观音。黎方银表示,相比过去千手观音“断臂”、彩绘黯淡、金箔脱落的旧貌,即将在6月13日亮相的千手观音造像可谓“金碧辉煌”。
修复过程使用传统工艺,800多年时光韵味仍在
然而,经过大量修复,千手观音是否还保留着800多年的历史感?
黎方银表示,修复不等于“整容”,千手观音仍保留着大气的造型与精美的外观。在修复过程中,为了保证千手观音的稳固性,使用了加固材料,因此也揭掉了千手观音手臂上的旧金箔,贴上了新金箔。而这也是历史上维护大足石刻的传统方法——反复彩绘贴金。“修复中不仅沿用了历史上的原料,工艺也是传统的。”黎方银介绍,古法中,千手观音造像上的金箔是用大漆(即生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粘合的。这种工艺叫做大漆髹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是宝贵的文物,我们既要保护它的安全,更要尊重它的价值。”黎方银表示,重新亮相的千手观音仍然保留着历经800多年时光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