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记者在广州采访现场。 通讯员摄
重庆频道消息 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是何种身份,只要你是巴山渝水的一员,故乡就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存在。无论你飞得多高,作为你的“母亲”,故乡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3月10日,“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出征,首批记者分赴北京、广东、四川等省市,寻找那些在这个伟大时代里,仍旧怀揣梦想,在他乡负重拼搏的重庆人,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加油,也从他们身上寻找和传递点燃梦想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10天来,记者们不仅采访到了那些让故乡骄傲的逐梦故事,也感受到了重庆直辖十八年来迅速上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重庆女婿”表羡慕 北京食客赞渝菜
“看到你们不远千里来到北京,那么用心地采访重庆老乡逐梦的故事,我心里都有种酸酸的说不出来的感觉。”3月18日,“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北京一组(以下简称北京一组)在采访时,自称“重庆女婿”的万亮感慨万千。
万亮是北京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他是在参加一个创业论坛时,与北京一组偶然相遇。见到记者服装上印制的“逐梦他乡重庆人”标识时,万亮脱口而出:“嘿,我是重庆女婿哦!”
原来,身为广东人的万亮,他的妻子却是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人,是个地道的重庆妹子。他俩于11年前喜结良缘,他经常对外昭示他“重庆女婿”的身份。
“从妻子的身上,我就能感受重庆人的坚韧和乐观。”万亮很喜欢跟妻子学重庆话,觉得重庆话给人的感觉铿锵有力,有一种力量感。
万亮饶有兴趣地看着记者围绕一位在北京创业的重庆人采访,突然说:“我真希望广东也能有这样的活动,你们勾起了我的乡愁。”
一次偶然机会,记者在驻地附近走进一家名为“日昇”的重庆餐馆,发现外表极不起眼的餐馆十分打挤,连狭窄的走道里都安排着加座。
许多食客对菜品赞不绝口,纷纷表示:“你们川菜真是够味。”当一路小跑的服务员看到记者衣服上“逐梦他乡重庆人”标识时,不时打听情况,还积极推荐他们的老板要作为候选人“我们老板就是重庆永川的哦!”
截至目前,北京一组已采访了三位在北京逐梦甚至圆梦的重庆人,他们不仅集中地体现了重庆人的坚韧、勤劳、智慧,其个人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影响力不仅遍及北京,甚至传播到全国,有的甚至曾经让世界都为之赞叹。
采访活动受到北京市民热捧
北京二组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逐梦他乡重庆人”受到不少北京市民的关注。
“您是来采访我们这里重庆人的吧?”3月18日下午,当记者踏上一辆北京出租车时,北京师傅卢伟就指着记者胸前的标识好奇地问道。“对啊,师傅难道您也是重庆的?”“我就是本地人。不过我身边倒有不少重庆人,之前听他们说过有这么一采访活动。”司机笑着说:“你们这次的采访活动挺不错的,在北京的重庆人很多,你们的报道能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卢师傅说。
这只是此次采访活动的一个缩影。从“逐梦他乡重庆人”采访活动展开以来,每当记者穿着印有“逐梦他乡重庆人”LOGO的衣服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时,常常会有北京市民上前询问。
采访活动更是在北京生活的重庆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记者遇到的餐厅服务员和出租车司机中,有不少是重庆老乡,他们纷纷表示,早已看到此次“逐梦重庆他乡人”大型采访活动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将身处异乡的重庆人奋斗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出去。“很多人之前对重庆并不了解,认为重庆人是‘傻耿直’,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重庆独特的山城地貌、码头文化养育了我们敢想、敢做、敢为的性格,也正是这样独特的性格,让我们能在外打拼多年,成为与众不同的重庆人。”一位采访对象的寥寥数语,说出了在京重庆人的心声。
“我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情谊”
“逐梦他乡重庆人”广东福建采访报道小组于3月11日11点左右到达本次采访的第一站——广州,采访组的记者们没有顾得上休息,立即赶往离驻地30多公里的广州市番禺区进行了采访,当晚9点左右才回到驻地。
截至3月19日,广东采访组已经在广州、深圳两地对4名“他乡重庆人”进行了采访。他们当中,有普通创业者、成功企业家、精英媒体人,也有热心公益、努力回报家乡的知名企业高管。接下来,采访组还将采访在广州逐梦的文艺界、体育界相关人士。
“你们能来采访报道,让我们身在异乡的重庆创业者感受到与家乡的血脉亲情!”在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位女企业家接受采访时说。她从重庆来广州创业已近20年了,平时因工作原因很少回重庆,她向记者讲诉了南漂生活的种种艰辛后,表示愿意通过本报平台帮助从重庆来广州打拼的年轻同行,帮助他们在遥远的广州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庆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的同志们也热情地帮助采访组主动帮助联系采访对象,为采访提供便利,还推荐了不少身在重庆的创业者作为备选采访对象。“很期待在广东打拼的重庆人形象能上你们的报纸”。
重庆崽儿成都逐梦未忘乡情
随着成渝两地交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多的重庆人选择在成都创业“逐梦”。
截至目前,四川采访小组所采访的“逐梦者”都是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成功人士,有文艺界的大师、名人,也有名噪全国的企业家。尽管他们离开重庆许多年,但乡音未改,乡愁依旧,特别是骨子里那股重庆人的耿直和热情,彰显出更强的人格魅力。
其中一些采访对象早已是媒体的“焦点”人物,他们接受过国内外很多媒体的采访,产生了一种“采访厌烦感”。近几年,他们不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但是,当听到家乡媒体策划的这个大型人物报道后,非常激动,在受邀采访的第一时间便应允了下来。
“你们要我做什么,我都全力配合。”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逐梦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几天的跟踪采访,他们和记者“泡”在一起,吃饭睡觉都不定时。其中一位受访者还专门请到他逾百岁高龄的兄长到场,给采访小组讲述更多以前的故事,为采访提供更多的便利。
受访的“逐梦者”都说,接受这次人物报道采访都是缘于乡愁,希望借助家乡的媒体,展现自己在外面的逐梦过程,通过那些辛酸、跌宕起伏的真实故事,给自己和别人更多的思考,为人生沉淀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