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网站 网讯 小型和中型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商称,中国正在将他们排除在外。
婴儿配方出口商协会主席迈克尔•巴尼特(Michael Barnett)说,初级产业部(MPI)是难辞其咎的,因为它让中国设置了这些规则。
.jpg)
Photo: RNZ / Demelza Leslie
巴尼特先生认为, 2013年恒天然肉毒杆菌恐慌之后,中国政府于去年五月推出了新的规则,而中国企业正在受益于这些规则。
新规则要求,只有在中国政府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商才能将奶粉出口到中国,巴内特先生认为,最早获得注册的五个新西兰婴幼儿奶粉制造商现在都在中国人手里,这意味着许多小型出口企业无法再获得产品出口。
“中国开始购买这些制造企业,他们现在控制进入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我已经看到了一些小型出口商就要关门了,”他说。
越来越多的散装婴幼儿配方奶粉被销往中国,巴尼特说,去年出口的罐装婴儿奶粉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因为现在分销渠道由中国代理商控制。
初级产业部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让中国设置规则,巴尼特说,由新西兰控制认证过程。
常年在北京的投资顾问罗德尼•琼斯(Rodney Jones)说,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伤害了新西兰。
他说,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可以审查的,新西兰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就监管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规则重新谈判。
“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谈判时,婴幼儿配方奶粉应该是首要任务,我们不应该因为中国的监管规则而让中小企业处于劣势。”
琼斯先生说,中国食品公司也拓展海外市场,获得了对中国国内市场食品更多的控制权,而中市场仍然警惕本地产品。
他说,他们获得了对新西兰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控制。
中国的两大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都是国有企业,都在新西兰建设大型工厂。
农业商业专家基思•伍德福德(Keith Woodford)表示,恒天然肉毒杆菌恐慌事件,部分要归咎于强硬的出口环境。
伍德福德教授是林肯大学农业食品体系的名誉教授,有几十家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对华出口,中国希望减少到10家,这样它可以更好地规范和监督行业。
《华尔街日报》记者安德鲁•布朗(Andrew Browne)这个月在新西兰,他说新西兰面临着一个选择。
“是要投入更多的增值服务,抑或是就像它这么多年做的,基本上是出口未经处理的大量原料奶粉?”布朗先生说。
布朗先生住在上海,他表示,他这次访问新西兰,对中国在新西兰的投资范围、规模和速度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