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事儿了。这个圣诞节假期,显然不怎么太平——12月21日下午3点左右,三名中国留学生在维多利亚州Venus bay抓pipi的时候,被海浪卷了进去,其中一名年仅20的男孩被卷进大海后就消失直至被救援人员捞到,确认溺亡,尽管花了四十分钟抢救,但是仍然没有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23日,奥克兰北岛发生严重车祸,四名华人命丧当场。25日下午,Northland地区Ruakakau附近的Uretiti Beach发生溺水惨剧,一名25岁的男子在下海放置捕蟹笼时不慎被卷入海中,不幸身亡。
至25日晚间,一名现场目击者的发言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我们与发帖者James取得了联系。让我们跟着James一起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
James表示,25日下午1:00左右,他和家人一同前往Uretiti Beach游玩,至下午3:00前后,他开始“动手”抓螃蟹,因为自己比较熟悉水性,体力也不错,所以通常会把蟹笼放置在较深的水域。
“这么抓了几轮,等到4点多我再次下海投笼子的时候,发现情况不妙,我好像游不回去了。”James告诉我们,由于当时海浪汹涌,他往岸边游1米,海浪就把他推回去2米,在那样的状况下,他很自然地慌了神,在短短几分钟内几乎耗尽了全身力气,“那时候我几乎已经绝望了,当时岸边的家人看着我,好像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但是他们没意识到情况有多危急。后来我调整了一下,开始仰泳积蓄体力,满脑子想的都是我的家人,我一定要游回去。”就这样,James在漂浮了约5分钟后,重新尝试向岸边“进发”,“后来我开始仰泳往岸边靠,然后游游停停,最后总算是回到浅水区了。”
或许是因为亲身经历了被海水困住的绝望,此时的James开始关注海里那些同样在投笼子捕蟹的人,他很快发现,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在深水区漂浮,“我马上意识到他应该和我刚才的状况一样,肯定是被困住了。我看到浅水区还有两名男子在投蟹笼,就赶紧上前问那是不是他们的朋友,他们说是的,我立即让他们过去救人,他肯定游不回来了。”
在听到James的“警告”后,这两名男子中的一人很快向深水区靠近,试图救回自己的朋友,但不久之后,他就被凶猛的海浪阻拦住了,“我看到他试着把自己的救生衣脱下来扔过去,但隔得实在太远,完全接不到。他的另一个朋友赶紧回到岸上大声呼救,旁边一个新西兰华裔小姑娘赶快跑到了救生员那里,喊来了救生艇和救援人员,大概3到5分钟后,他就被救上来了。”
看到同胞获救,颇为后怕的James才上了岸,和家人一同在岸上休息。“没过多久,我看到又有两个华人男生下了海,他们下海的位置比较偏,在整个海滩的最右边,而且下的位置也比较深,当时我还跟我老婆说,这可能蛮危险的。但过了一会,我看到他们都回来了,就放了心,没再多关注,继续在沙滩上休息。”
直至下午5:30左右,James忽然听到救生艇再度呼啸而来,他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起身查看究竟。“那时候我才知道,出事的就是我开始看到的那两个男生,其中1个自己游回来了,另1个不见了。当时我看到岸边还有3男3女,其中2男3女都是华人留学生,另外1个男生是Kiwi,其中1个女生在大声地喊着出事男生的名字,应该是他的女朋友,剩下几个同学也都显得非常着急,在商量着该怎么办。”James说,很快,第二艘救生艇也下了海,警车和救护车也很快赶到了现场,“大概又过了一个半小时我才和家人离开Uretiti Beach,直到我走的时候,还没有那个男生的消息。”
接二连三的事故,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反思。小编特意查阅各种资料,为大家揭开“海岸杀手”的真相:
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其实波涛汹涌,夺取年轻生命的正是澳洲恶贯满盈的海岸杀手:RIP(离岸流)!
Rip Currents. 又称离岸流。是海滩最危险的杀手。周围哪怕浪再大,离岸流区域也看起来风平浪静,导致很多人会以为那里很安全。其实不然,这种看似平静的海流会以每秒半米到两米的距离把你带离海岸。
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往回游,你只会体力透支。记住:请一定一定横向游出离岸流的区域,海浪会把你送回岸边。离岸流区域有明显颜色上的区别,并且有大量泡沫。澳洲所有海滩都会有标示指出离岸流区域,请一定小心。千万,千万,小心。如果早点发这条,可以救你吗?可惜,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