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2月11日,2014百名海外博士重庆行启动仪式及推介会在西南大学举行,101名海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教授(研究员)、海外企业高管、即将毕业的海外著名大学在读博士生,或带着项目来渝寻求合作,或来渝求职。
看看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高科技项目?
如果有单位或个人对海外博士们带来的项目感兴趣并有意向合作,可直接和重庆市科协联系,将合作意向发送到重庆市科协邮箱:
cqastid@sina.com。
新药物 纳米治癌症
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博士宋杰,带来4个项目,与重庆科研机构和企业洽谈。其中两项,与纳米药物相关。
“纳米是很小的分子,如果与抗癌药物结合进行靶向治疗,可以精准杀死癌细胞,同时避免伤害其他正常细胞。”宋杰说,纳米药物前景很早就被医药学界认识,但纳米粒子本身也有毒性,走向临床应用还需解决关键问题。这也是他和团队长期研究的重点。
他们研发的一款纳米金靶向治疗脑癌的药物,已经取得美国专利和国际专利,在美国进入一期临床试验。宋杰说,他们还进行了纳米药物治疗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的项目。
目前,西南大学、重庆材料研究院正在对接。
新工艺 陶瓷玻璃导电
来自牛津大学材料系的博士研究生杜觅,带来所在团队研发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项目,欲在重庆寻求合作。
杜觅说,陶瓷、玻璃材料比较坚硬,而且是绝缘体。添加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新型材料,陶瓷硬度提高3倍。新材料还可以改变传统材料部分性能,让陶瓷、玻璃等导电。
“传统材料通过进一步优化性能,成本基本不变,可应用范围更广、使用寿命更长。”
目前,重庆材料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正在与其进行项目对接。
新材料 电器防老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系博士后陈迪,27岁,想在重庆寻找工作机会。
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与的一个项目,成为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南大学等看重的优势条件。
“这个项目是一种新型材料,用于减慢电子器件老化速度。”陈迪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很多电子器件老化原因,在于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他们发明了一种膜,在电子器件表面镀一层,可以大大降低其老化速度。这个项目,陈迪是第二发明人。
这次来重庆的目的,求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使这个项目在重庆找到合作伙伴,使其运用到国内的生产线中。
核心技术 机器人减速器
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的研究员徐淑波带来了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希望与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渝创业。
徐淑波介绍,发展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亟需实现产业化。“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中国仍然受制于人。”他坦言,以减速器为例,目前日本和捷克公司占据全球减速器市场大约97%份额,掌握大多数关键核心技术,也就掌握减速器市场定价权。
万盛经开区对该项目表示出很大兴趣。
降成本 超级电容器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孙晓丹,1989年出生,带来所在团队的高性能低成本新型超级电容器项目,与重庆研发机构对接。
“超级电容器最大优点是快速充电和放电,在手机电池、电动汽车上有很好利用前景,目前应用瓶颈在于成本过高。”孙晓丹说,其中电极成本占60%左右,该项目核心在于降低电极成本。他们使用氧化物废料作为电极材料,使整个电容器成本降低30%左右。废料主要在钢铁厂生产环节产生,重庆正好有这方面资源。
目前,与孙晓丹对接的单位有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万盛经开区科技局等。他表示,来渝参加此次活动不限于求职,如果有合适机会,也希望把团队带到重庆创业。
3年引进海外博士92名
2014百名海外博士重庆行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科协共同主办。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介绍,这是重庆市实施的五大功能区人才专项计重点项目之一,2011年启动以来已举办三届,共有1300余名海外博士报名,360名海外博士参加活动,引进海外博士92名,达成科技项目合作189项。“这项活动已成为我市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宣传、推介重庆,引进海外人才来渝求职创业、开展项目合作,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据悉,本次活动筹备期间共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511名海外博士申请。
有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当然要为这些人才提供更好服务平台。据悉,我市5家单位获准设立海智工作站。
重庆市科协是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基地之一。今年,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和市科协联合制定《重庆海智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计划在5年内建设15~20家海智工作站。
经单位申请,重庆海智办组织专家评审和公示,同意在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和重庆医科大学,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重庆工作基地海智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可获得5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