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县旅游局发布消息称,国庆长假期间,该县共吸引游客12.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52元,同比增长74%,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乡村休闲游。而此前的中秋节小长假,该县也接待了3.5万人次游客,收入1230万元。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渝西地区的传统蔬菜种植大县,正利用自身多元化的农业门类为“敲门砖”,突破乡村旅游的季节限制,让休闲旅游业不断升温。
火爆“花经济”难敌好花不常开
名声在外的油菜花节,已成潼南的一张名片。据统计,今年3月,崇龛景区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1亿元,当地农家乐纯收入达9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60元。
“农家乐里都坐得满满的,楼上楼下、院坝里全是人,生意好得很,从来没断过!”君悦山庄农家乐老板李桂兰回忆着菜花节期间,店里人流如织的情景,脸上露出喜色。
困扰她的问题是,虽说油菜花开的一个月能赚得盆满钵满,但花期太短,限制了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现在种粮都要种两季,政府能不能策划点什么,让平时也有游客来啊?”
以农促旅打造常态景区
事实上,面对这种状况,潼南早有预案。
去年底,他们在崇龛镇引入了大马士革玫瑰,这种观赏类玫瑰花开四季,可以长期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仅一年半时间,玫瑰种植规模就达2700亩,并计划于明年举办首届玫瑰花节。崇龛镇宣传委员代洪国称,玫瑰种植是对菜花节景区的有益补充,可提高菜花节旅游产品丰富度,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潼南的春天因为举办了油菜花节,被称为最美的春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其变为最美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潼南县旅游局党组书记蒋迎明说,方案是,把旅游和农业有机融合起来,增加“农”味,以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引入玫瑰种植外,该县在塘坝镇引进了桑椹,并于今年5月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首届桑葚采摘节,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00万元。
“我们还有不少旅游资源,例如草莓、黄瓜、番茄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把它们打造成为旅游产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两者互惠互利。”潼南县农委主任唐邦富称。
实现从展示交流到体验营销的升级
因为声名大噪的油菜花,潼南的生态旅游走在了全市前列,但随着各地同质化现象的愈发明显,转型迫在眉睫。
该县做过一个统计:今年3-4月间,全市各区县共举办油菜花节47个,仅渝西地区就有22个,“竞争激烈,不推陈出新怎么行?”唐邦富说。
于是,在今年的第七届油菜花节上,该县就开设了皮划艇、水上自行车等娱乐项目,设置了大型吉祥物、稻草人,“金龙鱼外婆乡小榨”形象院馆等景观,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蔬菜基地,则举办蔬菜博览会,让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并展销盆栽蔬菜,增加趣味性。
“一句话,就是要不断策划,把农业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展示交流到体验营销的升级。”潼南县蔬菜产业局局长龙成新表示。
他告诉记者,潼南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多方面优势。首先,是位于成渝腹心,两座大城市的上千万人口要“透气”,潼南就是天然的“通风口”和“大氧吧”;其次,常年种植蔬菜近100万亩,是天然、绿色的观光景点;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青睐回归自然的新型旅游方式,发展潜力巨大。
“所以,以油菜花为代表的农业是旅游的‘敲门砖’,要以此为基础打造常态景区。”龙成新说,这就必须要有策划活动,但核心思想是要注入文化因子,进一步整合资源,把潼南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合到旅游发展中,构建以景观为主线的生态体系、创意为主线的文化体系、以休闲为主线的产业体系,将潼南打造成为四季乡村田园休闲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