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西兰奥克兰10月2日电(记者 田野)一部由新西兰导演1957年摄制的纪录片—《走进红色中国》2日在新西兰重新发行,再次走进新西兰民众视野,重现57年前的中国。
新西兰电影制片人海沃德和妻子当年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带领一个摄制组深入当时对外界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选取广州、上海、北京、武汉四座城市,真实记录下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建设国家的热情。
在这部长达45分钟的新版DVD影片中,除了当年的原版部分,制作方特意制作了三段花絮和中文字幕,以期这部影片更加贴近中国观众。
发行方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北岛北区副主席安德鲁告诉记者,为了中文翻译准确贴切,他们组建的“字幕组”为了一个词、一个字“几乎吵起来”,目的就在于“复活”这部珍贵影片时不留遗憾。
新版《走进红色中国》DVD设计切题,封面封底均为浓重的红色,封面下半部分是一幅定格1957年10月1日晚的珍贵画面:在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活动现场,一位新西兰女演员代表第五任毛利王,将一件羽毛斗篷披在毛泽东肩上。这一幕也在影片中被呈现出来。
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居民,独特的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的国家象征之一。作为毛利首领的特有服饰,羽毛斗篷代表身份和地位。据史料记载,这位新西兰女演员当时对中国领导人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民族,把礼物赠给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毛泽东笑答:“最小的民族和最大的民族同等重要。”
斗篷约一米见方,以黄色羽毛为底,配以黑色和灰色羽毛编织的方形图案。花絮中,新西兰前任驻华大使、即将再次出任驻华大使的麦康年用中英文讲述了在中国追寻这件斗篷的趣事。
在听到斗篷的故事后,他首先托人在中国找到这部纪录片,并托人四处打听,最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找到了斗篷的线索。为验明正身,麦康年邀请当时碰巧在中国访问的一位新西兰毛利首领前往北京,最终证实那就是当年新西兰赠与毛泽东的斗篷。
影片最后,画面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接近尾声。制片人在影片中说,这座大桥的长度是澳大利亚悉尼大桥的两倍,在没有任何水下作业设施和经验的情况下提前一年完工。
对于这部影片,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感谢新中友协在新中国国庆65周年之际送来的礼物,回顾了由中国人民老朋友路易·艾黎1952年创立的新中友协的三大宗旨:停止散播针对中国的歪曲言论、帮助中国获得承认以及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和人口。牛清报称赞新中友协继续为中国西部一些地区摆脱贫困所作的努力。新华网新西兰奥克兰10月2日电(记者 田野)一部由新西兰导演1957年摄制的纪录片—《走进红色中国》2日在新西兰重新发行,再次走进新西兰民众视野,重现57年前的中国。
新西兰电影制片人海沃德和妻子当年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带领一个摄制组深入当时对外界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选取广州、上海、北京、武汉四座城市,真实记录下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建设国家的热情。
在这部长达45分钟的新版DVD影片中,除了当年的原版部分,制作方特意制作了三段花絮和中文字幕,以期这部影片更加贴近中国观众。
发行方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北岛北区副主席安德鲁告诉记者,为了中文翻译准确贴切,他们组建的“字幕组”为了一个词、一个字“几乎吵起来”,目的就在于“复活”这部珍贵影片时不留遗憾。
新版《走进红色中国》DVD设计切题,封面封底均为浓重的红色,封面下半部分是一幅定格1957年10月1日晚的珍贵画面:在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活动现场,一位新西兰女演员代表第五任毛利王,将一件羽毛斗篷披在毛泽东肩上。这一幕也在影片中被呈现出来。
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居民,独特的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的国家象征之一。作为毛利首领的特有服饰,羽毛斗篷代表身份和地位。据史料记载,这位新西兰女演员当时对中国领导人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民族,把礼物赠给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毛泽东笑答:“最小的民族和最大的民族同等重要。”
斗篷约一米见方,以黄色羽毛为底,配以黑色和灰色羽毛编织的方形图案。花絮中,新西兰前任驻华大使、即将再次出任驻华大使的麦康年用中英文讲述了在中国追寻这件斗篷的趣事。
在听到斗篷的故事后,他首先托人在中国找到这部纪录片,并托人四处打听,最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找到了斗篷的线索。为验明正身,麦康年邀请当时碰巧在中国访问的一位新西兰毛利首领前往北京,最终证实那就是当年新西兰赠与毛泽东的斗篷。
影片最后,画面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接近尾声。制片人在影片中说,这座大桥的长度是澳大利亚悉尼大桥的两倍,在没有任何水下作业设施和经验的情况下提前一年完工。
对于这部影片,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感谢新中友协在新中国国庆65周年之际送来的礼物,回顾了由中国人民老朋友路易·艾黎1952年创立的新中友协的三大宗旨:停止散播针对中国的歪曲言论、帮助中国获得承认以及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和人口。牛清报称赞新中友协继续为中国西部一些地区摆脱贫困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