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融和----景小佩
上学期中文经典课的最后一堂课讲了一个重点观念:中华汉民族每次与外族融合溷血后,都会产生一个强勐的大帝国,如南北朝之后的大唐天朝.
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当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几乎全中国各省的百姓都聚集到了一块儿(我自小成长的眷村裡比比皆是明証:左边住的湖南夫妻右边住的广东夫妻隔一间是江西人----娶的是台湾老婆,前左侧是上海先生娶的徐州老婆….)-------这也算是一次远亲血缘的融和吧?!
当然是!这种疏离血缘的融和刺激,碰撞出许多新鲜奇颖的组合来.(我发现大陆先生娶了台湾老婆的小孩就特别聪明.)我看着那位江西先生的子女从出生到成长,小时候流着鼻涕成天髒着脸的小屁孩,我回国后听说居然考上清华大学-----着实吓了我一跳-----小时候怎麽我一点也看不出来会有这慧根?
台湾的地理位置虽小资源也不够丰厚,但是到底全民一心荜路蓝缕以启了山林,后来还能执了亚洲四小龙的龙头棒,製造出许多经济与人文的奇蹟────想来,跟这种民族血源大融和还是有一点关係的.
旁的例証不少,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台湾美食文化的突出成绩(现在可被疏离的人心与糟乱畸型的民主渣渍给毁光了).台湾早年被日本统治了五十年之久(更早还有荷兰人的佔领),后来国民党带着全中国35省(我的早期教科书上所写是这数字)的百姓迁台,每省中许多精擅厨艺的人,在每天的三餐生活裡,不自觉地把家乡的味道飘进了台湾这块土壤,生根发芽,茁壮改进且与其它近邻街坊默默做了品味的再融和.
眷村裡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故事情节.一个湖南年青军人想要讨本地的台湾姑娘为妻,刚开始这湖南女婿成天提着腊肉燻肠到女家送礼来拍未来丈母娘马屁.可是这女家完全不认得这外乡小伙子带来的是什麽新奇玩意儿(还有绿霉沾粉乾肉上,吓死人了),根本不敢碰,直接丢到牆角旮旯去了.等小伙子下回又拎来一大串火腿肉上门时,一见那些礼,更令女家尴尬.小伙子看到牆角的”厚礼”居然原封未动,提出质疑.女家才说出:[完全不认识这是什麽东西,更不知道如何处理怎麽个吃法.]------小伙子来劲了,腕起袖子进了厨房大展身手起来;不一会儿,肉香四溢直扑鼻来,本省家庭看都没看过,嚐到嘴裡那简直是人间美味,感动得涕泗纵横,比过年还激动,立马答应把女儿嫁给这外乡人不说,还把左邻右舍请过来一起嚐嚐这些天上人间才有的”外乡美食”!
渐渐,嫁湖南人的台湾姑娘家学会了湖南菜,嫁广东的嫁北京的嫁陝西的嫁山东的………于是全台湾人富起来之后,全台湾都可以吃到中国大陆各省的美食了!不只如此,还都是经过改良优化的,比过去原味再上多层阶级,美食之誉由此而来.
这也是一种精緻文化的小融和实例.
不光是大陆食物在台湾得以发扬光大,台湾富了前往世界各地旅游侨居的人口也膨涨增多,台湾还融和了欧洲的各国美食(如法国餐西班牙料理等等)-----这裡面美国除了速食外没有上档次的本土饮食,但是台湾人照样能把粗鄙的美国食物改良,使之可口上得了檯面(我在美唸书时常常带个慢锅炖个冰糖肘子放在系主任办公室,中午下课时到办公室去取菜,发现办公室裡早已高朋满座,系主任满脸尴尬地讨好我说:“呀,我们正好在这儿开个临时会议…”!结果,是一顿把他们下巴都差点吃进去的美食宴!)从此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滴着口水馋涎!!
台北最有名的台菜餐厅是青叶,我们记者一下了夜班多去那儿吃宵夜.我看那也根本不是真正古早味的台菜了,都有溷血的痕迹味道------还配养乐多饮料(吃火锅或婚丧喜庆也配养乐多,这种又有了点日本味儿)!
从饮食习惯与方式真的是可以考究出这个地区民族的融和历史的!!这个小融和例証你点头肯定吧?!
***************************
姐姐从台湾给我寄来一整箱二十多本的书来,教我兴奋得无以复加.我有两位学生住在台湾南部冈山,与姐姐高雄家很近,本来想请学生返台度假时帮我从姐姐处带几本书回来.姐姐有分寸,虽然学生一再说他们此行没有任何行李不麻烦带书,但姐姐还是只交给他们六本,其馀的仍是以快递寄来的(我问姐姐为什麽不用海运?又不是急事且省钱.姐姐的话教我难过:不是从前啦,现在台湾已经没有船到纽西兰来了.)
到底是嫡亲的双胞胎姐妹,又都是师大国文系毕业的同学(虽然到二十几岁后才相认,之后也一直居处异地,这脾性还是极为相通的.)-----姐姐带给我的书都是我极爱的(却也已经不是台湾各大书店裡的主流书类了).有李敖大师的有王鼎钧的张晓风的隐地的余秋雨等等心仪作家的作品,还有许多是类别上我需要的,如讨论中国文学及佛学的书或师道讲学的深探.我如获至宝(我更懂得这麽些这类别的书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买就,该又是好些年慢慢品慢慢逛细细选就出来的),这是一份心,繫着姐妹情深更繫着我与她共爱的中国文学契合.
我忍不住打了三次电话,都是说的同样一句话:[真谢谢你,好喜欢你寄的书.]
我可开始要忙了.第一:戒掉电脑游戏(真是耽误死时间,想来好愚蠢都有些惭愧);第二:每天要早起两小时看书.
现在看这些好书变得有另一份心思了.看完一本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一回心得.这些长居在奥克兰的朋友好久没有机会买书了.我一有心得就会建议他们买好书.前两年建议过如鲍鹏山的”风流去”,姜戎的”狼图腾”-----连”鬼吹灯”都大力推荐(因为裡面有不少传统国学的论述,很难得.)台湾作者中则推荐了简媜的好几本书.-------因为我希望他们虽然身居异乡纽西兰,莫丢弃中华文学的情根!!因为只有原来土产文化的苖芽茁壮坚实,再遇到国外的新品苖芽,才有可能融和迸发出更新更锐的思想见识.否则还是一元文化见识,比不上当地人的文化根扎得深,更不如原祖国的同胞有完整且一贯的思维系统------两边都比输了的人,在自己人生的路上如何致胜荆棘困难?!
我自己就有相当心得的.自从和我那老共老公结婚后,他发出许多差异的观念都给过我许多震憾,这种新奇的思维与立场常常激发我进入新的方向考量与眼光投注.我自己知道,我的看法与境界胸襟已比多年前在台湾时大不同了.(也感谢老公是个很爱看书爱思考的人,给了我太多的脑力激盪与收穫,才能有较之过去更成熟的判断力.)-------这也是个小融和!
也许我们的身边都有太多观念差异的小融和在流转着围绕着,请一定把握住,细细咀嚼,它真能让我们成长成熟的.-----别轻忽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