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与政治---穆迅
星期六,投票日,天气忽晴忽雨。选情也一样,含含煳煳地叫人摸不透。每个选民带着自己的憧憬,走向投票站去创造属于他的未来。
雨夜,结果出来,有点令人出乎意料:国家党大获全胜。恐怕连Johne Key 都所料不及,对着镜头喜形于色笑得合不拢嘴。紧接着人们象股票分析师那样马后炮地列举国家党必胜的理由:一、二、三……
我也不例外,关了电视机站起来就说:“你看看,我早就说……”
那我就说说吧。
我这半吊子英语的女皇臣民自然关心咱华人的选情。结局让我失望:兜了一圈子又回到原先的位置——只剩下执政党一位华人议员。奇怪吗?静下来想想也不奇怪,这倒是华人在纽西兰政治地位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梁山好汉排座次华人就应该坐在那个位置。
华人在纽西兰社会裡是少数民族,在纽西兰水泊梁山大堂裡还不是一个举足轻重好汉。华人很容易被我们娘家的暴富所迷惑,以为向中国献殷勤的政客们对我们这些过门的小媳妇也会低声下气。其实不然,中国是中国,纽西兰华人是纽西兰华人,在政客眼裡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别以为娘家腰缠万贯,他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只要华人在纽西兰大家庭裡不是某一领域的掌门人,抑或家底雄厚,腰板挺直,说话掷地有声,他们该怎麽踩合你就怎麽踩合你。以实力说话是这裡的游戏规则。可惜我们大部分华人仍在餐馆、装修、房产、小农场等副业裡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经济没实力,政治上就没你的位子。所以我说华人要有更多的议员可能还要走更长的路。
总结华人在这次大选的经验,相对来说国、工两大党华人议员的沉浮引不起太大的波澜,因为成功与失败由不得他们。他们只不过是龙舟赛中的一个划手而已。行动党王小选的选举征战却牵动了华人们不少的心。毕竟是华人首位请缨挂帅披挂上阵,少不了明的暗的,左的右的长枪暗箭刺剌剌全都冲你戳来。小选能否成功拔旗真让人捏着把汗。
选举的结果不尽人意,小选铩羽而归。但他虽败犹荣。他的勇敢尝试为华人参与主流社会政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在纽西兰华人奋斗史的篇章中印下了清晰的身影。
华人议员说白了就是黄面孔的纽西兰议员。他代表的是他所属的那个利益阶层的利益。所谓的华人利益只能在民族文化、习俗与主流文化、习俗冲突时,代表华人和主流社会沟通,和解,起着一个便协桥樑的作用。再说的直白一些,主流社会之所以挑选华人当议员其宗旨就是利用同文同种的便利让华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的价值洪流中。当然如果华人移民总数成为纽西兰重量级别时,那就另当别论。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会因华人的壮大而变色。
我们是有华人的利益,但是过多地强调华人的利益,容易招致自我孤立令他人退避三舍,我们反而变成了纽西兰社会的圈外人。华人参政就愈加被当地人冷遇。
所以,当你在纽西兰经济版图中所站的面积不够大时,抑或当你在纽西兰民族大家庭中排不上号时。我劝华人们处事参政还是以谨慎理智为宜。掌握火候,进退适当,我想善于烹调艺术的华人是懂得其个中奥秘的。
随着纽西兰华人社会逐年壮大,肯定会有热心社会服务的人士试图再一次参与本地议员竞选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过是移民第一代勇士还是当地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精英就难说了。第一代勇士相对不谙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多或少保有原居地的习性,大选战场交锋中往往不咬弦,但正因如此他却能与华人移民诉求产生共鸣,能切身体会到华人移民的痛痒。而第二代第三代精英在与主流社会交往中已没有了障碍,玩起政治游戏驾轻就熟。只是相对于华人社会却增多了距离与隔阂。容易陷入鸡同鸭讲的尴尬境界。
只要中国政府仍奉行开放政策,只要纽西兰需要移民,华人第一代移民就会一波接一波的涌入,紧接着第二代第三代华人也会雨后春笋地破土而出,最终谁是华人社会的主体不言而喻。到那时华人的利益就会有新的解释,利益色彩也会越来越模煳。“我是纽西兰人。”这句话也会越来越多地从那些黄面孔的嘴裡脱口而出。那座大峰巢裡进出的华人已不再引人注目。华人与政治还会上头条吗?
2014/9/27 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