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台湾做过两个八点档的连续剧编剧:中华电视台的"起楼”(此剧还兼任了导演),与中国电视台合作的”候鸟”-----都没什么大红高收视(但卡司甚佳都是大牌.如起楼里有张小燕,候鸟里有归亚蕾杨贵媚陈坤陈澍等名演员),可能是学院派习气重,不甚懂当时的影视圈生态,没造成气候.不过我也有过相当的自我反省:万一有机会再能编导一回连续剧,我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与行事歩骤去因应过程,使戏剧的魅力多发展现.
至于剧本故事的选择,在我心底已构铸了近二十年------那就是一部”胡笳十八拍”,蔡琰蔡文姬的一生!
我常告诉学生:中国历史上最悲惨命运的女人,当以蔡文姬为首!她的悲惨是因为她的童年太过幸福与高尚,对比日后被掳掠到匈奴的悲惨生活相映衬,烘托出她在生活水准落差回异下的不适应所产生的痛苦;另外她的痛苦还来自她性格中的纤细敏锐与极度的聪明智慧,能完全洞察且体验痛苦的层次深度与感应度;如果她只是个平庸的浑人,当生死都不值一提,也就不可能有那篇恸人心扉的胡笳十八拍出世了.
中国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曾说: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是自屈原楚辞之后最值得一读的文采!
我或不值郭沫若的人品但绝对相信他的点评!
上节中华经典文学课里,我教的就是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期间忍不住讲起:我若编导这部戏,该如何引入全篇故事.我创想的第一幕是:大枭雄曹操冬日大雪夜盛宴群豪.酒酣耳热之际,一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足跣鞋落地匍匐地爬进宴会大厅中央,披着满身满头脸的霜雪污泥,对着主位曹操一个劲地磕头拜伏,气咽哭声嘶哑地求与曹操:[丞相,求您饶了董祀吧,放了他一条生路等于救了蔡琰一命,蔡琰再禁不起任何风波摧残了------我命悬一线哪!]
(这"狗血”洒得够有力吧?!------我前两档连续剧收视不佳缘于:”不懂洒狗血”----这是报社影剧版同事后来给我的教训结语:--------绝不能拿你在国外学的一套到这里来用,什慢慢堆砌气氛营造声势----没用的,要学会洒狗血!一集快结束时来个撞车血喷,紧张悬疑-----你看看第二天一堆妈妈老人们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到底谁死了!────可是剧情里没有这种情节的需要呀?我还笨得提出疑问!同事拍着我脑袋走开且边走边叹息着:有什关系,傻瓜!第二天剧一开始,随便你编啰,也许只是借景,再不一场误会----要不,谁看哪!)
我想,狗血也得洒得有格调才行!这点要学着改进!
这二三十年来,我常常在心里编著这档戏,有时还是很没有记性地忘了洒狗血.不过,蔡文姬的故事实在不需要做如此低级的花俏.她本身际遇里的惊险与悲惨,远远胜过任何编剧人的想像!!我来说说她的生平故事吧.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名儒书法家更是琴律大师.这样的父亲生出来的女儿蔡琰,在幼童年代就展现了她敏锐超凡的音律素养.蔡邕在房内弹琴断了一根弦,蔡琰在隔屋倾听即知断的是第几根弦.她的文才琴韵博学辩才各方面展现都教人激赏.文姬十六岁即嫁给当时河东的世族才子:十七岁的卫仲道.小夫妻俩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卫仲道即咯血而死.文姬才高气傲受不了夫家的闲言闲语,不听父劝毅然返回娘家生活.到23岁时,南匈奴入侵中原将文姬等人掳到匈奴.左贤王知是蔡邕之女,特意纳为妃妾.这匈奴居住的北地,是一片苦寒俗殊的蛮荒之地,文姬一待就是十二年,同时还替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这十二年的苦寒蛮荒对心思敏感纤细且文学高才的蔡文姬而言,直是无法言语的身心折磨.她太怀念昔时童年生活里的文明环境与人文气息,她拼着苟活来冀盼将来有一天能重回故乡长安,死都要葬在长安.
十二年后,曹操当权地位稳固,想起了昔时好友蔡邕(其时蔡邕已死)及其被掳往匈奴受苦的女儿蔡文姬,于是备了重礼(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赎回蔡文姬.
蔡文姬终于等到了回家的这一天,她能不欣喜若狂?可是马上她变得更苦了:她必须和两个可爱童稚的儿子分别-----且这是生死之别,不可能再相见了.
我的故事才讲到这儿,台下有位妈妈学生凄厉地喊着:[老师,她为什么不把孩子带着一起回汉朝?]
[唉,傻孩子,你当是现在的文明哪!]我叹口气接着解释:[那个年代的女人不过是生产工具,没什么情义可言,更何况是未开化的匈奴人?左贤王决不会允许文姬带走孩子!他能让文姬归汉,说实话也是看着曹操势大不宜得罪更有千两黄金与一双白璧的交易-----这种价值交换在他看来不算吃亏了.否则有他人提出无条件带文姬离去,可能蔡琰的命能否留下都是问题.那时候的女人是没有地位的,连匹马都不如. ]
文姬十二年前的被掳,充满了惊吓与折腾苦怕;十二年后的归来,同样充满了剐心裂肺的割舍怨懑.她是一个受尽苦楚的女人与母亲.
回到汉,曹操怜她的坎坷际遇,作主把她配予田校尉董祀,以安她的余生.
可是董祀是什么人哪?一表人材又正值盛年,同时,还材高气傲.不是曹操的作主命令,他是看不上蔡文姬的(文姬时年35了);同时,文姬回来之后,整日价昏昏糊糊地,思念儿子精神恍惚,根本没有心情去讨好迎合这位高才丈夫.所以夫妻生活并不和睦.直到有一天,高才气傲的董祀犯了事得罪了曹操,被曹操下令处死!
这时候,回到我剧本的第一场戏:冬夜大雪,但丞相府车水马龙灯火通明如昼.曹丞相与众宾客相饮尽欢之时,一位蓬首跣足的女人跌跌撞撞爬进屋来,哭声凄哑地朝曹丞相喊着:[丞相,求您饶了董祀吧,我再也禁不起一点风波折腾了,他若就死请备两具棺木,我不可能再活下去- ----]
这是那位当年才气冠京华的大文豪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么?曹操思及此也为之涕下.他答应了蔡琰的请求,同时在董祀回来前叫蔡琰住在丞相府.
文史资料中没有说明为什么曹操要蔡琰住在丞相府一阵子-----但我可以想见曹操的心思-------董祀不亲近蔡琰,蔡琰也要担相当的责任:成天不事修饰,不为悦己者容,如何邀得夫君的眼光与爱慕?曹丞相一定是推己及人,请那位妃子去好好开导蔡琰了.
董祀回来后,感念妻子的舍身相救(我觉得还得加上董祀从新打量整洁清雅的妻子,才第一次感受到妻子的颜色依旧,真有可人心动之处),从此对蔡琰用上了心.
俩个都不是平常人,更重要的一点:俩个人都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生死一线;俩人一旦交融心思相通后,有了最大的澈悟:所有的人事都完全看透了!
于是董祀带着妻子蔡琰离开了功名是非场,到了山林秀水的离尘之地,去过神仙美眷的日子了.
据说曹操某日打猎,到了野外山林还去拜访了这对夫妻.
蔡琰与董祀后来还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甚至嫁给了西晋的皇室大将军司马师.
蔡琰到底修成正果.相较她平生所吃的苦与罪,她的晚年是真神仙.果然她的宿慧大才救了她自己.
这剧本看来是无法编就了.课堂上讲一讲也能教我吐一吐气过过干瘾.只是这故事是要得有些人生历练的人才能有深体会.班上的成年人都听得忘神,那些高中大学生的表情,还有些蒙胧迷惘─────真是幸福的孩子,希望他们一生平顺,莫遭任何罪.
不是任何人都有蔡琰的聪敏智慧与离奇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