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梁实秋、卢作孚……你可知道,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曾在抗战时期的北碚留下印迹?近日,记者走进四世同堂纪念馆(北碚老舍旧居)、梁实秋纪念馆(雅舍)和峡防局旧址(卢作孚纪念馆),了解名人们抗战时期在北碚的生活点滴。
88万多字的《四世同堂》
老舍在北碚写下第一页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句话。
而今,用毛笔写成的《四世同堂》第一页手稿躺在北碚区老舍旧居(四世同堂纪念馆)的陈列台上。稿纸虽已泛黄,但工整的字迹、谨慎的涂改,彰显着老舍对这部作品的珍爱。
北碚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38年,老舍来到重庆;1943年,他的夫人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来到北碚,一家人定居在北碚蔡锷路24号,即今天的四世同堂纪念馆,直到1946年离开。胡絜青在沦陷后的北平滞留时的种种见闻,成为老舍创作88万多字的《四世同堂》的最佳素材。
当时,老舍因贫血经常头晕,又刚割完盲肠,但仍然坚持写作。在这间因为老鼠众多而被他昵称为“多鼠斋”的小屋里,他写完了《四世同堂》的第一二部。
给夫人的亲笔悼词
看梁实秋的真情流露
著名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梁实秋在抗战时居住的“雅舍”(即梁实秋纪念馆),位于离四世同堂纪念馆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他的著名散文集《雅舍小品》就诞生于此。但不为人知的是,雅舍也见证了梁实秋对第一任夫人程季淑的深情厚意。
1938年,梁实秋孤身一人来到重庆。6年后,程季淑带着子女来到雅舍,一家人终于团圆。在程季淑的照顾和支持下,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工作顺利了许多。
此后30多年,梁实秋和程季淑总是形影不离。1974年,程季淑因意外在美国去世。悲痛不已的梁实秋写下了《故妻季淑夫人诔讃》纪念亡妻。
著作《应用数题新解》
卢作孚也曾是“学霸”
在位于北碚区文星湾的峡防局旧址(卢作孚纪念馆)中,陈列着一本由卢作孚编写的《应用数题新解》。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卢作孚自学成果的结晶。
北碚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卢作孚自幼聪慧好学。他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苦,无法继续中学的学业,便到成都自学。
卢作孚特别喜欢数学。他阅读了当时能搜集到的中英文数学书籍,编写了《应用数题新解》、《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习题参考书。
《应用数题新解》成书后,很快就被作为中学教材出版发行。卢作孚没有中学学历,却编写出了中学数学教材,他非凡的“学霸”功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