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去年底,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正式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跻身于三星堆、秦始皇陵、圆明园这些鼎鼎大名的国家级遗址行列。
钓鱼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山上,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城防体系极具特色的古战场遗址。依托遗址建成的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钓鱼城人抗击蒙(元)的生活、战斗场面。
钓鱼城的历史,已经为人熟知——
十三世纪,当整个欧洲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下颤抖的时候,这座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城,却与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顽强对抗了36年,改写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那么,这个成为世界历史拐点的小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新发现呢?
久攻不破缘于无路可攻和完善的城防体系
据史料记载,在蒙军所攻陷的西亚与欧洲诸国中,均有十分坚固的城堡,但却无一幸免。那么,为何钓鱼城却久攻不破呢?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研究所所长池开智,在历经数十年的研究之后认为,钓鱼城的城防不能单单用“坚固”来形容,而是“铜墙铁壁”。“在蒙古军队所攻陷的城堡中,均有可以攀爬的小道。钓鱼城则没有任何道路可行,守城军民平时进出钓鱼城使用的是栈道。一旦蒙军来攻,他们则会拆除所有栈道。而且,钓鱼城的8道城门,均建在无任何道路可通的悬崖之上。”
同时,池开智还认为,除了无路可攻外,钓鱼城的坚守还与其整体防御体系有关,“这里不是一座孤城,而是拥有主城、南外城、东外城、西外城和水军码头一体的城防体系,城防中还拥有2000多亩耕地,确保了完善的后勤保障。”
“九口锅”很可能是碾制火药的地方
九口锅遗址位于钓鱼城西岩顶部的开阔地上,面积5000平方米,分布有大小9个锅状凹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被认为是宋蒙交战时,钓鱼城守将王坚等人召集巴蜀秦巩的能工巧匠,于此碾制火药,制造铁雷、火炮等杀伤性武器的地方。
近两年来,有考古学者认为,这里是唐宋清三代叠加起来形成的建筑遗存,在晚唐时期曾是大型寺庙建筑;在宋代与蒙哥大汗交战时,是钓鱼城的最高军事指挥中心;在清代,则是附近民众抗击白莲教的重要生活场所。
对此,池开智认为,根据与南宋时期其它城防遗址的对比来看,这里最有可能是碾制火药的地方,“只不过因为这里是裸露的岩石,常年被雨水冲刷,不能留下提供判断价值的残渣。”
此外,池开智还特意提到:“大多数描述钓鱼城的文章里,都使用了‘冷兵器时代’的说法,其实早在钓鱼城之战的100年前,已经进入到‘冷热兵器并存的时代’。因此,钓鱼城中应该拥有大规模的火药制造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