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国最大商业零售集团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被曝中国区经营不力,有意关闭15家门店中的5家,并将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放弃此前直营模式。西班牙快时尚服饰零售商Mango也同样遭遇麻烦,2013财年净利润增速急速放缓,增幅从上年的78.74%锐减至9%。
“过去十年,中国的零售业太容易赚钱,几乎处处是待挖的金矿。”零售行业的高层在不同场合表达对过去“黄金十年”的留恋。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与迅速膨胀的购买力,曾让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几乎能够“躺着赚钱”。零售行业的销售额一再创出新高,吸引了各个层级的国际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抢滩。
然而,最好的光景似乎已经过去。经济增长趋于平缓、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国家三公经费的严格控制等等因素,正成为传统零售行业无法躲开的三道难题。
门店开关数量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中国习惯了日进斗金的奢侈品、快时尚集团正被迫面临着棋至中局的转型考验。各家外资集团也急需在新的业态中重新开始一争高下。详细>>>
一线城市饱和:“血拼”二三线
4月中旬的上海,A&F上海旗舰店门前一群热辣型男模,成为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的热点话题之一。这正是美国高端休闲服饰品牌Abercrombie & Fitch(A&F)为中国内地首店开业前做的营销。
今年3月初,英国知名快时尚品牌New Look在上海正式推出首家门店,宣告全面进军中国市场。其从产品定价到目标客户人群,均与ZARA、GAP、H&M、C&A、无印良品以及优衣库等品牌类似。
眼下,仅上海徐家汇商圈一地,便集中了上述所有品牌的多家门店,“对街叫卖”的竞争态势堪称白热化。业界专家口中“一线城市快时尚饱和化”的担忧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然而,在消费热情理性蒸发之前,即便如此高密度的店铺格局和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依旧未能影响快时尚集团门店布局的速度。这些企业在一线城市全面比拼开店数量、坪效指标的同时,还将竞争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刺刀见红”的激烈竞争堪称罕见。
本土化瓶颈:渠道控制与品牌输送
幅员辽阔的中国市场,各地域和城市间差别巨大,这一直都是外资洋品牌在中国市场拓展时遭遇的一个挑战。如何“稳准狠”地踩对市场脉搏,因地制宜做出符合当地经济消费需求的销售策略,极大地考验着这些品牌的决策者。
快时尚企业大洗牌
相比巴罗克的“先见之明”,如今正被迫四处寻觅本土合作伙伴、极力中国化的马莎百货,可说是近年来外资服装品牌在华遭遇“滑铁卢”的标准案例。有分析师预测,玛莎百货服装销售将连续11个季度出现下滑。
内地奢侈品增速预计今年骤降至2%
奢侈品市场的慢增长态势越发明显。昨日,贝恩发布《2013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今年,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年增长率约为2%,与往年高达30%左右的强劲增长水平相比相去甚远,且这一缓慢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到2014年。
礼品馈赠一度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贝恩报告指出,政策对奢侈品市场影响颇大,腕表和以男士消费者为主的品类增长受限尤为显著。腕表品类占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的1/5以上,销售额今年下降了11%。增速放缓的还有曾是国内奢侈品市场的中流砥柱的化妆品、香水和个人护理用品,其增速也从去年的15%下降至今年的10%。详细>>>
市场低迷 奢侈品巨头中国市场增速放缓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奢侈品市场低迷使得奢侈品巨头开始告别高增长时代。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该集团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包括红酒及果酒部门在内的营业收入下滑,使得LVMH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增长速度继续放缓。
LVMH集团称,2014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营收为72.1亿欧元(约合9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1亿欧元增长4%。而2013年LVMH集团的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012年同期的增幅是25%。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奢侈品市场增速显著放缓是LVMH集团告别高增长的主要原因。LVMH集团称,零售商在这一季度中清理库存,并未订购新的产品。“中国当局开展的反腐行动导致白兰地酒、手表及其他奢侈品作为礼品的需求下降,人头马君度和保乐力加等品牌的果酒销售额都已因此下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