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007》系列中,一辆宝马轿车在特工詹姆斯·邦德的控制下,无人驾驶状态前来接他。这一幕,未来我们或许也能用一部手机实现。
记者昨天从2014年中国TD-LET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随着南岸区打造车联网基地步伐的推进,一些未来科技的设计,也将改变我们的生活。由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汽车实验室智能车辆与信息融化研究院研究的重庆市首款无人驾驶汽车,也正式亮相。
在位于南坪会展中心的展厅,一辆蓝色的长安逸动轿车静静地停放着,与一般轿车不同,这辆轿车好似一个钢铁侠,在车身的多个部位,都有改装。该车研发人员之一张艳军告诉记者,目前这辆无人驾驶样车还处于实验阶段,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它只能通过驾驶人对它的设置,在公路上实现自动巡航、倒车入库等。
张艳军介绍,目前这辆样车除了自动驾驶仪是从美国购买的外,所有系统全部是自主研发的。它目前还不能上路行驶,因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还达不到设计要求。目前实验的结果,这辆车仅可在道路宽阔的路面,以20公里的时速行驶约300米远的距离。预计两三年内,技术成熟了,特别是4G技术植入到车载系统后,这辆由重庆市自主设计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有望上路行驶。
据介绍,对于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来说,分成四个系统:数据采集分析、路径规划、驾驶决策、驾驶控制。在设计时,设计人员会把道路划线、路牌、是否单行道等,输入车载电脑。“车在路上行驶时,才不会出现跑偏或者误入单行道等行为。”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已经出现雏形,其中国产品牌比亚迪生产的速锐,就已经成功实现了在10米左右可视范围内,使用遥控智能钥匙,可以遥控发动机启动、关闭、车辆前进、后退、左右转向以及低速行驶。
“未来,人在车库外通过手机给车子发个信息,然后车就自己开起来接你,这并不是不能实现。”设计人员田甄笑着说,“那是不是很酷?”
记者从论坛获悉,从今年7月1日开始,中国所有出厂的8吨及以上重载货车、普通货车、半挂车和牵引车都将安装北斗GPS定位设备,并将数据传输到网络服务平台。这个定位系统,会对货车的速度进行报警,超速5秒以内报警,提醒驾驶员自动减速;超速10秒再次报警,将超速信息发送给车主;超速15秒内把信息上传到交通、公安和安监的管理系统。
7个雷达
停车可以360度无缝监测
在这辆无人驾驶车的前后保险杠,还安装了多个方形的物体,张艳军告诉记者,这是为无人驾驶汽车专门安装的雷达,全车前后一共有7个。
“前后左右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张告诉记者,这7个点位可视范围加起来,刚好可以让这辆车实现360度的无缝监测。这7个雷达相比起驾驶人开车来说的话,看得更精准了,即便是遇到侧方位停车这样的情况,车辆因为有了侧位的摄像头,就能避免倒车擦挂的现象发生。
电脑精确计算
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车辆
通过雷达和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会传输到无人驾驶车的大脑———车载电脑进行高速精确运算和分析,再指挥车辆到底该怎么做。车载电脑是怎样控制车辆的呢?
首先,车载电脑与一部自动驾驶仪相连,这部自动驾驶仪就好比人的两只手控制车辆,而车辆的方向盘、油门、刹车则与这个驾驶仪相连,最终依据电脑分析出来的数据,指挥车辆完成直行、左转还是右转等等操作。
比如,前方摄像头看到一个影子,如果电脑依据第一个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认定这不是人,会依据第二个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多个数据的分析结果,认定疑似障碍是人还是影子,最终操纵车辆绕行或者减速自行。
研发人员非汽车专业
2012年下半年,受汽车生产商的委托,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汽车电子实验室智能车辆与信息融化研究院开始涉足设计无人驾驶汽车。
研发团队很年轻,一共有9个人,平均年龄只有24岁,如张艳军就只有24岁,他是重庆邮电大学研二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对一辆汽车进行改造,但这9个人学的都不是汽车专业,而是控制类专业。
研发分两个方向攻关
9名研发人员分成视觉类和非视觉类方向。视觉类研究的是摄像头数据分析,包括摄像头的安装、搭建摄像系统,同时对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传输给电脑;而非视觉类研究人员则主要负责雷达系统、汽车电脑核心运算等数据分析工作,依靠这些数据对车辆的行驶做出正确的决策。
当这两组人的工作都做好以后,就把设计好的东西安装在这辆车上,无人驾驶的初级模型就这样形成了。
前后试验达三百多次
车辆进行路试失败是难免的。“第一次遇到障碍物时,车就没有及时转弯或刹车。”小张说,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电脑分析数据有偏差,也有可能是自动驾驶仪控制车辆转弯角度不够。他们前后一共进行了300多次实验,现在样车基本能行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