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最后一堂中国文化经典课讲到了勾践复国,撩起我太多童年记忆.因为当时那个年代的台湾,走到那儿,都轻易看到墙上有如此标语:[学习勾践复国精神,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反攻大陆.]----可以说,那时候台湾的孩子,太早就认识了勾践.政府社会与学校灌输给学童的观念即是:勾践是了不起的历史伟人,他卧薪尝胆复国雪耻,我们要以之为榜样学习他.
长大以后,我竟渐渐有些怕勾践这款人物.他为了复仇,牺牲的代价过巨,不惜扭曲人性以换得机会.心底里,会悄声问一句自己:[是我,会不会这么做?]----我一直未下答案.
勾践的艰苦不在身躯的受折难,而在精神上道德上与传统价值观上的过度折辱.如战败于吴国后为质吴国两年中,他可以在众国国君前为吴王夫差当奴囚般伺候且被众宾客取笑嘲讽,他可以把自己的妻子送予夫差"侍寝",甚至他为表对吴王的忠心,连吴王太子都不愿做的事:舔尝夫差的粪便来测试病情的严重性,他都不惜身试之!他感动了夫差也吓坏了我.
我再次偷偷问自己:[你做得到吗?]-----依然没答案.或者是我们没到那个境况-----国破家亡的境况,所以难以感受到他心中那种复仇的恨!入地狱尚且无惧,何况尝便!!
说实话,我对勾践的"大忍",是有保留看法的.因为超过了人性所给予的幅度(曾感佩过伍子胥的大忍,是因为他所有的复仇之道基建在人性尊严之上,不侮及人格!).更何况一件事,使得我对勾践的评价有贬抑:他受了那么多的苦打败了吴国,竟没有学习到败吴的教训,竟也心生骄矜北上图谋霸业,招致再度国破----可谓愚痴人也.
这段历史中唯一展现智慧之人,当属范蠡无疑!他能吃苦且能出谋策划,助勾践复国.------据说,他是三国时诸葛孔明唯一崇慕的人,也是今世纪金庸先生最敬佩的人.我觉得他聪明在于早早看出勾践是一位"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之性格"之人.功成之后,能及时放下富贵尊荣远走他乡避勾践之祸(另一大夫文种就没有那么及时远避而遭了杀身之祸----看清这种秋后算帐的人性嘴脸,能豁达放下者,是需要大心胸与大智慧的.)范蠡做到了.
讲及范蠡,学生缠着一定要问西施与范蠡的故事,尤其是要问清楚他们俩是否真的相携泛舟安度晚年去了?------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倒是提出一个问题去让他们思考.我问女学员:[如果你是西施,与夫差二十多年的夫妻恩爱后,夫差为范蠡所杀----你会再回到初恋情人范蠡的怀里去吗?即使你知道这一切是为国家复兴所设的局?];我再问男学员:[你已在困苦中娶了妻室,艰难中相濡以沫地度了二十多年.灭了吴,你会为了当年的初恋丢弃下妻与子而与已四十多岁的西施浪迹天涯吗?]
学生都沉默了.良久----女性的答案皆否,而男学员中只有一位选择仍接受西施(不过看答案比例,西施应不会要这位范蠡先生了.)
人性,对事件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或者说,时间能杀死所有的爱情?!
我对范蠡也有意见.在于他在施救二儿子的事件处理上.勾践在复国期间鼓励越国男子及早娶妻生子,因为需要男丁充役当兵.范蠡不能免律.因此他早娶了妻子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他离开越国行商天下,赚得大利后又生了个小儿子.一次,老二在楚国生事杀了人将处极刑,范蠡命小儿子前往施救,老大横阻于前以死相要胁对范蠡表示:[老大是家中嫡长,有如家监.弟弟出事不令老大去处理反而派最年幼的老三,这叫外人如何看待这家中老大?如果父亲执意派老三去,我宁身死也不受此辱.]范蠡的妻子也苦苦求情,范蠡无奈,只好让老大去相救.嘱他找一位庄生办理此事,并且送大量金锭相求,同时切记他务必听从庄生之言,不可相悖.-----老大领命而去,初时万事妥贴.却因见父亲所托之庄生不似有能耐者,且楚王正要大赦天下,眼见二弟的命是保住的,那一千锭金子有些白花浪费了.心下可惜,竟回去把送予那人的金子又要了回来.----他不知楚王之所以大赦天下都是那位能人庄生的进言所致.庄生恼羞成怒觉得被小儿玩弄,次日再去向楚王进言,谓王之赦天下是施德,不为贪范蠡家小恩小惠.楚王一怒,宁先杀了范老二之后,再颁大赦天下之法令.这位大哥只有车駄着弟弟尸首返回家乡------乡里亲人皆大哭,只有范蠡哈哈大笑.人问之,范蠡说:[我早知是这个结果!原先我派老三去救,因为老三是富贵中成长,视钱如粪土,送了他人的钱不会再要回,才能保住老二的命;而老大是苦中成长,惜钱节俭,不肯浪费,以致误了弟弟的命.]
我挺反感的:为了证明你的先知智慧,不惜以人命为代价去晓谕大众吗?何况还是无辜亲子!实是太忍之人-----我也害怕!
你说:你也太刁难了,谁都看不顺眼吗?-----当然不是.勾践也好,范蠡也罢,这些人都在局里.这段时间只有一个人,是以天下设局,完成师长委托的大才人,那就是孔老夫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
这段时期的春秋世局,渐渐歩入战国的终年杀伐乱世:大国攻谋小国,小国用联盟用外交谋略保命,人人惴惴,皇室平民一般苦楚.齐要攻鲁,齐强鲁弱势难免灾,孔老夫子是鲁国人又曾为鲁相,非常忧虑时局,他已年老力衰无力局势,但他知道他的学生中有一位能人能挽狂澜,他就是子贡.子贡受师之嘱托,先使齐,根据齐王心思巧妙劝齐弃鲁伐吴;他再使吴,以称霸中原劝吴伐齐;吴耽心越从后作梗,子贡再使越劝勾践佯助吴伐齐去疑迷惑吴夫差;吴齐大战于艾陵,齐大败从而解除鲁之难;子贡又先一步使晋,劝晋做好准备以迎战吴;吴王夫差胜齐后骄矜傲人果北上攻晋夺霸主位---晋吴大战黄池,吴大败,越趁机灭吴.
我曾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介绍过这段历史,说道:[子贡一使,十年之中,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最体验孙子兵法中的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正是子贡伐谋伐交的实体明证!]
原来勾践复国也好,范蠡谋国也好,都只不过是子贡布局中的棋子!这才是真正的大才高人!!
至于子贡有何强忍之处?毋须!他是云淡风清拨弄天下.他唯一记挂的只有老师孔仲尼.仲尼一直等着子贡完成任务回来.见到子贡回来,仲尼老泪纵横地说:[赐啊,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呢?!]
七日后,仲尼去世.众弟子庐墓心丧三年而去.唯子贡,陪侍孔子墓六年.
有大才心胸,也有仁德厚物的温柔,这样的子贡,才是我心中最折服的先哲.
再复习文化历史,总有那么多挖掘不尽的宝藏与心得,充盈得生活满满.